根據美麗島電子報2024年大選追蹤民調第21波(8月14日至16日調查)結果顯示,在三大黨總統提名候選人的支持度,賴清德以37.6%獨領風騷大贏侯友宜的22.3%及柯文哲的20.5%,差距來到了15%到17%之間,倘若郭台銘也加入戰局獨立連署參選,賴、侯、柯、郭四人則各為37%、19.5%、18.1%與12.3%,最小差距的賴侯比較仍有17.5%的距離。顯然,只要沒有「藍白合」的結盟結構,賴清德躺著參選也必然穩當選,縱使泛藍陣營整合成功,侯與郭合作搭檔參選,藍營的勝選機會還是相當地渺茫。
是以,侯友宜在民調聲勢重回「老二」,略微領先柯文哲有1.8%之際(三人對比),「藍白合」的問題便成為重中之重的關鍵抉擇,而郭台銘的政治整合問題雖然重要但也只是次要的問題。儘管,郭台銘日前拋出了「主流民意大聯盟」的想法,甚至主動表達邀請侯友宜、柯文哲喝咖啡談合作的誠意,也放低姿態表示,最重要是如果大家有共同目標,要換人換黨執政,有意角逐的候選人應坐下來談,至於最後談的結果如何,自己不預設任何立場「沒有任何我非要怎不可」的說法。
然而,這是在郭台銘參選總統民調聲勢始終「敬陪末座」,卻又不斷拉攏泛藍陣營地方派系陪同造反、造勢的「以戰逼和」情勢下的緩兵之計,其真正目的還在「唯我獨尊」的個人壯大聲勢政治操作,又如何能夠讓人相信他的政治整合誠意呢?
顯然,「郎有情妹有意」的藍白合才是泛藍陣營該有的優先順序政治主軸,郭台銘的逼宮和解或政治攪局在此階段已經不是該加以側重的關鍵所在,他不應也不會成為藍白合的最大絆腳石。倘若藍白合順利成功,最後的結局就是郭台銘知難而退的放棄參選或被棄保,侯友宜還是有可能與賴清德打一場五五波的選戰戰局與聲勢。
其實,個人在5月5日美麗島電子報發表的「誰在造浪?誰又在攪局?」文章中早就點出藍白合的關鍵問題,當時侯友宜與郭台銘仍然還沒有被國民黨黨中央宣布徵召誰來參選,但依照當時的客觀政治發展情勢來看,「藍白合」就是政治關鍵所在,到現在的8月中下旬,政治情勢依然如此!個人在該文章中提到:「國民黨如何展現政治整合領導能力與民眾黨開展新時代發展的結盟合作關係,這是重中之重的政治檢驗與挑戰,柯文哲與民眾黨原本就是待價而沽的務實且功利的政黨,只要國民黨的藍白合決策與推動小組成員找對人,就有可能做對事……,就看國民黨願不願意與民眾黨共享資源、共享權力,為了下架民進黨,願意作出更大的讓步妥協來做戰略的突破與出擊了」!
因此,朱立倫與侯友宜現在就應團結一致、同心合作,在黨中央儘速成立「藍白合決策與推動小組」,納入除他們之外的韓國瑜、王金平、趙少康、江啟臣做為共同成員,積極推動與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政治談判,從共同的價值理念、治國藍圖、選戰合作方式與策略及贏得大選後的聯合內閣人事布局方向等,做整體且全面性的溝通並逐步達成共識,相信這才是國民黨翻轉選情及拉抬政治聲勢的最佳做法,也是柯文哲與民眾黨可能可以從小型政黨躍升為中型政黨政治實力及版圖的關鍵轉折。這不是選前最後發生棄保、選後合作結盟的政治操作,而是選前藍白合「大聯合」的選戰戰略主軸,一加一未必等於二,不必然小於二,也可能可以變成大於二的加乘結果,只要國民黨的領導高層及支持群雄有此嚴重的危機感與危機意識要贏得總統大選,只要民眾黨有機會從拿下8到10席不分區立委席次躍升轉變成聯合內閣約1/4政治實力與版圖的中型政黨,哪裡還有「藍白合」不會推動成功的政治道理呢?除非所謂下架民進黨的「非綠大聯盟」意志與決心還不夠堅定罷了吧!
總之,民進黨最擔心且憂慮的問題就是選前的「藍白合」而非最後的棄保,這才是賴清德與民進黨最大的政治罩門!尤其從美麗島電子報上述滾動式民調的最新結果顯示,在僅詢問非賴支持者「如果要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應投柯/侯/郭當中民調最高的人?」議題時,表示「不認同」者有51.3%,「認同」者僅有36.4%,更可驗證出非綠陣營選前的最後棄保可能性及程度恐怕並不樂觀。
換句話說,只要選前沒有促成「藍白合」來打總統與立委選舉,最後結果就是賴清德「穩當選」總統寶座,且民進黨的立委選舉選情及氣勢還有較高的席次過半機會,柯文哲與民眾黨不僅輸了總統且立委席次也很可能達不到8到10席的高標,扮演不了選後可以左右政局發展的「關鍵少數」力量,而國民黨的立委席次也極有可能因為總統大選聲勢不佳所拖累,產生大幅敗退縮減的「末日化」結果,怎能不儘速推動且促成選前的「藍白合」呢?郭台銘就只是成不了真正氣候的「攪局者」,不管最後有沒有參選,終歸只會逐漸地邊緣化或不參選、被棄保,本不該成為藍白合的政治障礙或絆腳石,當然,也唯有藍白合才是最後可以逼退郭台銘參選情緒與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又怎能不好好地加以把握呢?
作者陳淞山:曾任陳水扁總統辦公室主任(本文轉自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