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1 日報導, 2022 年中國對台武力恫嚇不斷加劇,軍機繞台次數越加頻繁,更在台灣周邊部署各式威脅武器。中國海軍艦艇、空軍軍機不斷近逼台灣領海領空,挑起兩岸緊張情勢,更在台灣東部外海展開軍事行動,專家分析,中國藉由不間斷的軍事行為,透露其妄想控制台海的意圖。《紐約時報》指出,面對中國步步進逼及可能的衝突,美國潛在的援助就顯得至關重要。
《紐約時報》提到,中國不斷向全球宣示,台灣為中國領土,甚至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在台海關係緊張的此刻,持續藉機軍事演習,展現軍事肌肉。《紐約時報》指出,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將在今( 12 )啟程前往友邦巴拉圭,並過境美國,中國必定會在賴清德踏上美國領土時,在台海周邊以行動展示武力。
賴清德將於今( 12 )日啟程赴巴拉圭參與巴拉圭新任總統潘尼亞的就職典禮,途中將過境美國。《紐約時報》表示,中國始終否認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過境美國此舉對中國立場而言是嚴重羞辱,中國批評民進黨的賴清德的立場是「分裂主義」。
《紐約時報》指出,近來中國軍機幾乎「每日」擾台,出動軍種多樣且複雜,更打破兩岸多年來的不成文默契,時時越過台海中線。台灣空軍退役副司令張延廷就直言:「中共也要奪取空權」「以前有迴旋緩衝,我們的台海中線。(當時)我的預警時間夠,戰略縱深夠,現在沒有了,消失。」他透露,中國此舉,很可能縮短台灣方面面對意外升級時的反應時間。
台灣國防部 10 日表示,在過去一天內,共有 33 家中國軍機擾台,當中有 10 架跨越台海中線,相較近日軍機數量有所增加。《紐約時報》點出,自 2022 年 8 月時任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對台的軍事擾動顯著增加,當時,更以長達數天在台灣北、東、南外海實彈演習來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
針對中國種種舉動,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歐錫富指出,中國目前在台灣周邊部署空中加油機、反潛作戰直升機以及大量直升機,歐錫富解釋,此舉證明中國試圖將其軍力投射至中國海岸以外地區,意在結合空軍及海軍展開更複雜的行動。
《紐約時報》提醒,自 2019 年來,中國各式軍機時常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該區作為緩衝區使用,涵蓋區域大過台灣領空,任何飛機在進入此領域之前需要表明自身身份,並服從指令,但中國方面無視此項規定。
軍事分析員班·路易斯指出, 2022 年間,共有多達 1700 架次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是 2021 年的 2 倍。路易斯使用國防部數據羅列中國軍機擾台次數,並用數據模擬,爾後得出, 2023 年上半年中國軍機進入航空識別區相較去年竟增加 54 %,他提到,這樣的趨勢顯然是中國意圖使軍機擾台行動「正常化」。
《紐約時報》提到,台灣人民似乎不認為中國即將使用武力侵犯台灣。軍事專家分析,解放軍長期使用各式軍事活動威脅台灣,目的是為瓦解台灣長期以來建立的防衛心與警戒心。長期關注中國空軍在台海周邊局勢的美國退役空軍軍官肯尼思·艾倫表示,中國首次軍機擾台,台灣人民會感到驚訝連連,次數一旦頻繁,人們就會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他提到這樣的情形將衍生出大問題。
《紐約時報》指出,台灣軍事規模與中國相比較為弱小,無法輕鬆應對解放軍的武力侵台。倘若在台灣部署大量戰鬥機,會消耗大量資金,且容易遭受攻擊,不如轉而購買導彈或其他軍備以利威懾中國。美國方面,於7月宣布對台提供 3.45億美元軍援,且直接從美國儲備中提取,加速各項軍備交付速度。
不過,中國在各項軍備仍大大領先台灣。據美國國防部對於解放軍軍武統計數據指出,中國約擁有 1900 架戰鬥機,其中不乏先進機型,而台灣僅有 300 餘架,其中一部分機型甚為老舊,報告中提到,中國空軍實力正逐步追上西方世界。不僅如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在持續擴張中國實力,他於7月24日與多名中共高官的會議中表示,此時此刻,中國軍事現代化程度正進入「關鍵時刻」。而台灣方面,面對中國日益漸長的軍事動作造成台灣的國防預算負擔,光是 2020 年,台灣國防預算中近百分之 9 花費在監視中國軍機及各式船隻。
報導中指出,台灣方面不再定期派遣戰鬥機監視中國軍機飛行,僅在中共軍機試圖作出威脅性舉動時才出動,儘管如此,台灣國防部仍在 1 月請求額外撥款 5400 萬美元,以因應監視中國軍機行動。國際共和研究所高級顧問軍事安全分析員柯爾分析,台灣具有「強大」的地面防禦系統,包含各式雷達及導彈,可用以對抗中國,但若遇到中國大規模導彈攻擊還是會讓台灣防空系統不堪負荷。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前夕,中國海事局宣布,自北京時間12日中午至14日下午,將在東海軍事演習。 圖:取自賴清德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