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是國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消費品,但市面上的產品品質是否達到安全標準,以及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是消費者關心的議題。消基會為了了解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的實際狀況,於今年5月抽驗15件相關商品,發現有3件商品的標示違反「食品安全管理法」規定,恐遭重罰3萬元至300萬罰鍰。
消基會說明,本次測試在今年5月共購買14件保健食品,包括7件蜂膠、3件藍綠藻及螺旋藻、3件靈芝、1件纈草根和1件聖約翰草。從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各種通路,如連鎖藥局、進口商品店和網路電商採購而來。產地方面,有6件來自台灣、3件來自加拿大、各1件來自美國、德國、紐西蘭、澳洲和義大利,另有1件未標示產地(電商平台宣稱是美國進口,但商品本身沒有標示產地)。
消基會調查發現,有3件網購商品的標示違反食安法第22條第1項的規定,其餘12件商品則合乎標準。標示不符的3件商品包括:
1) 「Now Foods 纈草」,只有中文品名、規格及有效日期等資訊,產地卻是英文。
2) 「ST.JONS'S WORT」完全沒有中文標示。
3)「蜂寶力蜂膠滴劑」無成分標示,消基會表示,這些商品可能會被依食安法處以3萬元至300萬罰鍰。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所有商品都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降低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含量之作業指引」的規定。但消基會提醒,有2種商品「Now Foods 纈草」、「ST.JONS'S WORT」,分別含有纈草根和聖約翰草,這些植物可能含有PAHs,對人體有害。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成分標示。
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2021年台灣的保健營養食品市場規模達到了215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的水平;2022年從國外進口的保健營養食品金額也高達2億7966萬美元(約合台幣87億),同樣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數字。因此,消基會提醒消費者,服用補充食品前最好先徵詢醫生的建議,尤其是嬰幼兒和老年人,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服用;購買時應選擇符合食安法要求、標示清楚的商品;服用量應按照說明書,不要誤以為吃越多越有益。另外也呼籲政府,嚴格監督市面上的「代購」業者,確保商品有依法申請登記,以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