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書法家、澹廬書會理事長李建德南下明宗書法館舉辦「心築墨耘」書法展,受到各界矚目。展覽名稱「心築」取「新竹」之諧音,緣於情感豐富的李建德移居新竹後,視新竹為第三故鄉,在此熱情創作和回饋;亦有「一切唯心造」之藝術創作深意。展期自5月11日至6月1日止,並於明(21)日下午14時舉行開幕暨導覽,歡迎熱愛書法和藝文的民眾參與此台灣書壇盛事。

李建德兼具詩、書長才,曾任中國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中國書法學會理事、澹廬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台灣書法家協會顧問、基隆海東書會顧問、中華弘道書學會顧問、竹社理事。擁有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佛光大學兼任副教授的他,發揮學者研究精神精研書論,曾參與「康灧泉先生書法學術研討會」,擔任〈康灧泉先生的書藝與台灣書風〉與談人;擔任「國際書法論壇」與談人;於「傳承與展望—2013基隆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黃寶珠書法研究〉;於「2015曹容學術論壇」發表〈澹廬書會對台灣書壇的影響〉;擔任「2015年明宗館書法篆刻藝術發展青年論壇」與談人;於「2022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國際論壇」—「墨作.墨象.『非』書法—東亞書藝的當代性」發表〈中國書法學會會員對現代書藝的認知理解與創作〉;分別在海峽兩岸東莞、廈門、台北、宜蘭、基隆、新竹等地,參與書法講座十餘場。

黃志煌教授為「心築墨耘」撰文指出,明朝王陽明說:「心即是理。」字字珠璣,至今耐人咀嚼。若就李建德而言,他要說:「心即是書。」因為李建德正是透過浩瀚無際的硯海乾坤體現他的心。時而經典詩文為其註腳;時而萬毫寫我心(詩)。即使心無法透視,從其書法意象萬千,卻可感應其思想與情感的脈動。《論語》孔子云:「君子坦蕩蕩。」他就是這種坦然磊落、悃愊無華的老實耕夫。有心血來潮洋洋得意之作,也容許不經意掉落芝麻般的小瑕疵,常見靦腆莞爾、輕鬆以對。

李建德年幼時,常看父親拿著毛筆在報紙上寫字,神情專注,便趁父親休息時,拿毛筆依樣畫葫蘆。有一天,其舅公林壽卿到基隆看到他寫的字,便對其父說:「建德寫的字,有字骨,我來幫他找先生。」後經李建德的太老師曹秋圃舉薦,成為黃寶珠老師的首位學生。黃老師的教學方法深受曹太師的影響,強調臨帖就必須要像、要傳神,一個字有時練了好幾個星期才能換字。

在黃老師的指導下,遍臨了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王羲之〈集字聖教序〉、〈蘭亭序〉、〈十七帖〉、智永禪師〈千字文〉、懷素〈千字文〉、孫過庭〈書譜〉、〈乙瑛碑〉、〈禮器碑〉及吳昌碩〈石鼓文〉。17歲時,在勝大莊筆墨莊向謝宗安老師學習隸書〈乙瑛碑〉。18歲時,在黃老師介紹下同時向青年書法家李純甫老師學習,先後臨寫了顏真卿三稿、王羲之〈興福寺碑〉、趙孟頫〈三門記〉及文徵明〈前後赤壁賦〉。民國86年陪同黃寶珠老師參與「曹秋圃先生書法學術研討會」,於台灣師範大學巧遇杜忠誥老師,其後向杜老師學習、請益,依序受黃寶珠、謝宗安、李純甫、杜忠誥四位大師調教,自然練就一身絕學。

對於創作,李建德有一套SOP,創作時針對每一張作品都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思慮過程。首先,揣摩詩文的意境,如何將其表現於字裡行間。其次,字型的變化,要典雅、要講究、有原由,但最重要的是線條要遒勁、要立體、有質感。為了表現作品的層次,要磨墨,紙張要慎選,平時對紙張的認識與使用的心得,就變得非常重要。先用等比例小張紙模擬布局,可節省宣紙的使用量;最後,書寫時心情要調整,手要鬆,字自然就會「活」,無死筆。

由於李建德的太老師曹秋圃為台灣跨世紀書壇典型代表人物,詩書雙絕,揚名於東瀛與兩岸之間。李建德見賢思齊,於2018年底向詩壇大老蔣夢龍老師拜師學習,獲蔣師與其他詞宗前輩的首肯褒譽。作品包括:《明立詩稿》3冊,各24首,且陸續增加中。內容為書懷、慶賀、家事、天下事等多面向,克臻抒懷達志之境,亦見悲天憫人之胸襟。

「心築墨耘」展出諸多李建德的精彩作品,進入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題牆八聯屏之作《普賢心經》,他以拿手草書縱情揮灑,極盡誠意巧思。楷書全臨〈顏真卿顏勤禮碑〉,唯妙唯肖,神態凜然。行書大條幅〈管城千軍〉,萬毫齊力猶如千軍萬馬,氣勢磅礡勢不可當;行草大中堂〈李頎送魏萬之京〉,筆走龍蛇,翻騰跌宕,極盡變化之巧思;行草大中堂自作詩〈重返頭城有感〉,應是感觸至深,自書自詩之時,忘懷一切得失,了無罣礙。

另有行草條幅〈莊芳池野鶴詩〉、行草斗方〈朱熹觀書有感〉、草書四開〈莊芳池秋燕〉、草書四開〈游象信秋燕〉、小篆條幅〈笑看雲起〉與條幅〈厚德載物〉、草書小斗方〈史雲先生詩〉四首、小篆八聯屏〈大里漁燈〉等數十件各具趣味的力作,正在明宗書館等著您前往觀賞。

李建德作品。   圖:黃博郎/攝

李建德作品。   圖:黃博郎/攝

李建德作品。   圖:黃博郎/攝

李建德作品。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