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19)日表示,自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以來,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包含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優化台灣基礎環境,並以5+2產業創新提升整體產業產值,再就六核心戰略推動台灣前瞻願景,相關成果不只獲得國人肯定,在各項國際評比上更是表現優異,包含: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IMD)評比第7名、2023年自由之家全球自由度報告亞洲第2名及2023年全球健康照護指數連續五年全球第一;在國內經濟成績上,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6.53%,是近11年來最高,人均GDP也自2016年的23,091美元,大幅成長至2022年32,811美元。近年來雖因中美貿易戰、Covid-19疫情、極端氣候及烏俄戰爭,全球皆遭受強烈的波動與衝擊,但台灣在行政團隊與全體國人齊心努力下,經濟發展與表現仍能逆勢成長,讓台灣繼續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關於媒體報導所謂「七缺」的情況,林子倫解釋,受極端氣候影響,台灣近年多次遭逢降雨不足的衝擊,甚至在2021年更發生全年無颱風、雨量少的百年大旱。為將氣候對民眾的生活及產業的衝擊降到最少,政府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納入水環境建設,包含迅速完成聯通管以進行區域調度、人工湖及伏流水開發,以及防淤、水資源智慧管理等各項超前部署措施,使今(2023)年上半年雖然水情吃緊,仍能維持國人與產業日常運作。

在能源部分,因應核能逐漸除役與淨零碳排的世界趨勢,政府積極推動以展綠、增氣、減煤與非核等四大面向為基礎的作為,加速台灣能源轉型,截至2023年5月底,台灣已完成3座離岸風場,離岸風機總數已超過200支;此外,去(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亦首度超越核電,特別是光電加上風電的年發電量,是2016年的5倍。同時,政府提出由北至南於6座電廠中新增燃氣機組規劃,皆已逐步興建中,扣除除役的機組,台灣將於2030年再新增約900萬瓩的裝置容量,高過預估負載成長約700萬瓩,並無所謂缺電的情況。

林子倫表示,為提供台商回台投資及企業投資等用地需求,政府積極協助企業排除產業用地取得障礙,至2022年推動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已新增樓地板面積(容積獎勵部分)約11.6萬平方公尺,新增投資額326.06億元;未來將陸續完成與台糖合作的中埔、水上、新市、北高雄及褒忠等5處新產業園區開發與招商,以滿足產業用地需求。

林子倫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禽流感及氣候變遷等影響,世界各國皆發生物資供給不足的情況,因此政府積極協調處理,就短、中、長期三階段因應現況並超前部署,盡可能將波動降到最低。在雞蛋供給短缺部分,短期措施開放雞蛋專案進口、免徵進口黃豆、小麥及玉米營業稅,中長期輔導禽舍改建為非開放式禽舍,加速產業復養及提昇蛋品品質,強化產業韌性。在藥品短缺部分,政府就缺貨藥品,積極協調廠商及早恢復供應,並請替代藥品廠商增加生產或輸入,且妥善分配予各階層醫療機構與藥局,另處理藥價調整事宜,中長期部分則建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優化藥品供應資訊傳遞、檢討現行健保藥價政策並鼓勵國產學名藥生產,相關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在各項措施的推動下,已獲得大幅改善。

林子倫說,為使台灣成為全球人才薈萃中心,國發會持續協同各主辦機關在既有基礎上,辦理「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透過產、官、學、研間的合作機制,全力落實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三大策略,打造台灣成為人才匯聚重鎮,以人才驅動產業成長,提升國家競爭力。

此外,面對後疫情時代產業重啟之際,大環境面臨缺工、缺料、通膨及營建物價上漲等風險,政府亦持續檢視引進外籍移工的情形,並透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外國人在台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推動強化本勞技術培訓與聘用、公共工程朝自動化及預鑄化設計等精進措施,期能解決產業中階技術人力短缺問題,提供產業所需人力。

林子倫提及,除了產業所關注的投資要素及民生議題外,政府也積極因應少子女化與高齡化衝擊,推出0-6歲國家和你一起養、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及長照2.0等各項計畫,降低青年負擔。居住正義部分,宣布8年內預計完成興建12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共計20萬戶的社會住宅政策,另搭配實價登錄、房地合一稅、修正平均地權條例等各項健全房地產市場措施,穩定住宅市場、安定人民居住。在教育部分,政府積極營造友善安心校園,推動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並且改善老舊校舍、設備與設施,同時全面提升高教品質,協助學生有效學習,培育產業所需用人才。

林子倫說,行政團隊過去7年在蔡總統的帶領下,各項施政成績有目共睹。政府會持續積極與社會對話,廣徵各界建言,並持續精進各項施政,推出更多福國利民、強化台灣韌性的政策。惟盼部分媒體與團體在各項意見表達上應本於實證與數據,理性溝通,才能共同促進台灣公共討論的品質與民主發展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