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近期首次發現,當一顆行星被垂死的恆星吞噬時,恆星會發出閃光。 恆星演化理論模型指出,當恆星進入死亡階段時,體積會膨脹到原初的幾百倍,並吞噬它所經過的一切,然後噴出外層物質,之後坍縮成熾熱的恆星殘骸。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今(6)日的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沙雷.德(Kishalay De) 表示,科學家們正目睹地球的未來,如果其他文明在太陽吞噬地球時,從 1 萬光年外觀察地球,便會看到太陽噴射出一些物質,導致變亮的閃焰出現,然後在它周圍形成塵埃,接著又恢復原狀。

基沙雷.德說,這過程預計在數十億年後於太陽系發生,太陽預計會膨脹到火星的軌道,那時水星、金星及地球,都將面對被吞噬的結局。

基沙雷.德表示,這顆名為 ZTF SLRN-2020 的類太陽恆星距離約 1 萬 2,000 光年,吞沒了一顆質量約為木星 10 倍的氣態巨行星。 他補充,這顆恆星吞噬行星後,亮度迅速增加了 100 倍,然後迅速消失,發出明亮且持續很長時間的紅外光。

研究人員將這類事件命名為低光度紅新星(subluminous red novae),並相信這事件有助於理解,恆星吞沒行星時,對亮度、化學成分及旋轉速度造成的影響。

數十億年後,太陽預計會膨脹到火星的軌道,那時水星、金星及地球,都將面對被吞噬的結局。   圖 : 翻攝自頭條/徐曉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