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談「黨」與「結盟」這兩件事。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黨」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所組成的有組織、有主義的團體;另有因利害關係而結成的小團體的解釋。至於「結盟」,教育部寫的是「締結盟約」,不太容易看懂,大概只約略點出結盟過程中會有一個類似雙方共同同意的約定;而在商管領域中,「結盟」的解釋就比較清楚一些,通常是不同擅長的企業組織相互合作,以達到資源共享、優缺互補,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規模效應。
為什麼要把「黨」和「結盟」一起講呢?「黨」就好比一個企業組織,草創的時候都是目標明確、單純,成員相互依賴幫忙,甚至可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一段時間過後,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主張,就分派別、系統,更甚者就宛如黑幫,出走另立堂口;但也可能表面和諧,彼此不相干時,我尊重你前輩,你愛護我後進,口頭上總說「成功不必在我」,那天利益衝突時,心裡的OS是「沒我必不成功」,既要當面擁抱也要背後插刀。然後「黨」的主要領導人就得想方設法,整合各派別、系統的利益。而如果面臨另一個團體的競爭時,往往就會產生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1939年提出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就是某種形態上的「結盟」。所以這兩個詞只是前後階段差異,實際上就是反覆重演。
這樣的敘述有點無趣,還是舉個例子。金庸大師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多次被拍成電影、電視作品,其中的主角令狐沖所屬的華山派就是「黨」的範例。華山派早年曾無劍宗、氣宗之分,在《笑傲江湖》劇情開始前幾十年,華山派一對親逾同胞骨肉師兄弟岳肅和蔡子峯到福建莆田少林寺作客,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私自閱覽「葵花寶典」,因時間倉促,兩人相約各看一半,回華山後再結合;但兩人所記「葵花寶典」內容不同,所以就在注重劍法和注重氣功的觀點上產生分歧,於是華山派就此產生了劍宗與氣宗兩派,岳肅是氣宗之祖,蔡子峯則開創劍宗。是不是筆者前面所說的「分派別、系統」?
既然分了派別、系統,必有誰出頭掌權的問題。小說裡華山劍、氣二宗後來勢同水火,相約在華山玉女峯一決雌雄,原著上說,氣宗用計將劍宗高手風清揚引至江南娶親,劍宗失主力戰將大敗,雙方陣亡20餘位高手,華山派也因此元氣大傷。風清揚返回華山時見大勢已去,深感愧疚心灰意冷,隱居思過崖,立誓不再涉足江湖之爭,後來以「獨孤九劍」點撥令狐沖;或許是令狐沖天性豪爽不羈,雖「獨孤九劍」傲視江湖,解決後來五嶽劍派的 爭,但華山派似乎就只能休養生息。歷取時間序後期的《碧血劍》裡的華山派,就不再記述岳肅和蔡子峯,也沒有令狐沖,「神劍仙猿」穆人清直接稱風為祖師爺,雖收有三名徒弟、襄助闖王反清,但似乎已不復見華山並列數大門派的聲勢。
除了內鬥之外,華山的衰敗不得不提五嶽劍派這個「各懷鬼胎」的結盟。一句「五嶽劍派,同氣連枝」,讓嵩山、泰山、華山、衡山和恆山先是結盟,然後併派。這個自命名門正派的五嶽劍派,以對抗早有過節的日月神教為名;故事錯綜複雜,五嶽劍派盟主、嵩山掌門左冷禪逼死衡山派金盆洗手的劉正風,挑唆華山劍宗封不平等人挑戰岳不羣華山掌門之位,不許令狐沖接任恆山掌門,挑撥泰山派內亂等等,豈是一個「亂」字了得。只是左冷禪機關算盡,卻不敵岳不羣的暗中布局,出賣女兒的幸福,謀奪「辟邪劍譜」、將礙事的首徒逐出門牆、最後在封禪台上刺瞎左冷禪雙眼,當然,岳不羣最終如願取得五嶽派掌門之位。但為了怕另四派「後人」挾怨報復,岳不群再以觀看失傳劍法為餌,設計誘殺,從此一蹶不振。
金庸大師藉由小說「形象化」描繪出一幅驚心動魄的封建政治權力角逐圖。在這場瘋狂的權力角逐中,正派與魔教分庭對立,正教人士口口聲聲的「正義」,背後的卑劣手段卻比與所稱的魔教「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派中的這派與那派;魔教中的這個與那個,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今天標榜「正邪不兩立」,義正辭嚴,明天可以暗中勾結,互為援手;今天是「同氣連枝,親如兄弟」,明天刀刃相見,背後冷箭。到底誰是正派?誰又是魔教?小說看到最後,赫然發現五嶽劍派的式微,竟不是由於外敵入侵,而純粹是內部矛盾激化走向內耗的結果。邪橫暢行的勾心鬥角,結盟到底是追求共同利益?還是把自已的弱點曝露在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敵人眼前?
小說是一個濃縮的情節,有沒有暗諷時事?或許只能說是某些「巧合」可能不小心被看了出來。就像「費芯」世代交替之戰同室操戈,不管是撂話「我知道你很多事」,到質疑「怎跟綠側翼混一起」,能說是志同道合嗎?能在初選之後接受結果一笑抿恩仇?這種自家裡的事都搞不定了,再加上桃谷六仙、「殺人名醫」平一指、祖千秋、老頭子等一幫人胡搞瞎搞,以為可以弄個什麼「反X大聯盟」,到底是誰想出頭當老大,不知裡頭還有幾個左冷禪、岳不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