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時序兔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合作,即日起至5月14日於高美館一樓前廳舉辦「感動兔 高美特展」,展出高雄、屏東、臺南、臺東、嘉義、澎湖各地40所國中小學校共974件「小感動兔」彩繪作品,作品色彩靈感來自南臺灣自然景觀、歷史古蹟、宗教信仰、在地農產、在地動植物、族群特色、在地美食等特色主題,帶領民眾由文化色彩看見臺灣之美。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表示,高美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推動教育部「藝起來學學計畫」今年邁入第八年,這個計畫最有意義的是帶領孩子由家鄉實地踏查中,探索環境與文化特質,透過文化色彩認識臺灣獨有的特色,亦帶領孩子向臺灣前輩藝術家學習,將家鄉所見所感轉化為創作靈感,以繪畫展現對鄉土的認同。

為了呼應藝術家莊普本次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長耳兔為「感動兔」素坯原型的靈感,高美館在空間設計上特別以撲克牌菱形線條設計本次展場空間,希望帶領大家穿越時光鑰匙孔與兔子門,進入充滿奇幻與趣味的色彩仙境,感受各校採集的顏色所帶來的魔力。此外,展覽期間高美館特別為本次參與計畫學校規劃展覽導覽美感體驗課程,預計將有南臺灣6縣市共1200位師生前來高美館,期盼高美館持續成為師生、大眾及親子家庭的對話場域,透過文化色彩的推動與關注,實踐美術館的社會參與。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表示,基金會長期推動臺灣文化色彩教育,感謝教育部過去十年來的支持,讓基金會有機會培訓全台超過1800位文化色彩種子教師,帶領6萬名國中小學生,由家鄉文化中尋找色彩靈感,並認識臺灣這塊土地。徐莉玲特別感謝高美館多年來的認同與支持,自2011年「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成立以來,持續授權高美館典藏作品,作為色彩學習的數位靈感圖庫,亦自2016猴年起合作推動「藝起來學學計畫」,不但幫助教師將高美館典藏作品融入課程教學,更連結南臺灣各縣市教師共同推廣文化色彩課程。美感教育需要從小扎根,期盼透過每年高美館的特展以及展覽期間與高美館合作的校外教學,激發孩子對藝術的喜愛與熱情,亦希望這個文化色彩學習計畫可以持續推動,使更多孩子建構出台灣文化的自信。

「感動兔」素坯創作者的藝術家莊普則說,在徐莉玲盛情邀請下,他開始了十數年設計「感動生肖」系列素坯的歷程,每年來到高美館,對於空間設計上的感受總是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他看到孩子們充滿創意的作品總是一次比一次還驚豔,也啟發了他創作的使命感與靈感。莊普深感兒童美學紮根教育的重要性,他並特別感謝各校校長、教師們共同一起推動文化色彩計畫,以色彩來描繪出家鄉的美好。

參與這次計畫的屏東縣西勢國小校長謝俊明表示,學校是一個客家偏鄉學校,共有100位學童就讀,很少人到過美術館參觀,這兩年學校參與「藝起來學學計畫」,希望以課程實踐探索,改變孩子看待家鄉的視角。西勢庄一直以來是客家人的主要聚落,秉持「晴耕雨讀」的客家精神,卻常因為重視讀書反而忽略生活周遭的事物,這次課程帶領學生從守護學校的百年老樹羅漢松展開家鄉探索之旅,找到代表西勢的五個顏色,包括六堆忠義祠「窗花綠」、西勢文筆亭「字爐黃」、西勢火車站「站名藍」、百年老樹「羅漢松綠」,還有令人垂涎的客家美食「米苔目白」,幫助孩子透過顏色記憶家鄉具獨特性、在地性、文化性的特色,讓作品充滿家鄉故事,也讓大家看到西勢的美好。

高雄市壽山國中校長林宜家提及,七年前她是高雄市教育局承辦彩繪生肖計畫的課程督學,偕同學學辦理研習、走訪偏鄉學校,深感團隊的堅定與用心;甚至在經歷疫情期間還打造了VR線上展廳,讓觀者可以各種角度觀看展覽。林宜家說,孩子雖不是藝術家,但作品卻以高規格的形式進入美術館展出,特別要感謝學學與高美館對藝術教育的熱忱,打造「屬於大眾的美術館」。各地的色彩文化故事一直是未完待續,我們可以發現身邊有這麼多屬於自己的顏色,以及其中涵蓋的獨特意義,如壽山國中附近的古蹟-打狗水道淨水池藍,或是炸邯鄲的鞭炮紅、大葉欖仁紅等多采多姿的顏色。

此外,展覽同步發表2023年各校找尋的南臺灣文化色彩200色,包括屏東地區恆春樂器「月琴黃」、客家盤花「新丁花紅」等,高雄地區戲獅甲「獅王金黃」、三鳳宮「屋頂黃」、蓮池潭「蓮花粉」、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獼猴棕」、地方節慶籃籗會「竹編褐」、旗山農產「香蕉黃」等,嘉義地區「金鑽鳳梨橙」、民雄椪皮麵「滷肉棕」、「諸羅樹蛙綠」等,臺東地區大武漁港「孃米仔紫」、排灣族美食「搖搖飯綠」等,臺南地區「虱目魚肚白」、四草隧道「水筆仔綠」、大東門城「牆面白」,以及澎湖地區馬公港「海水藍」、澎湖菜宅「硓*灰」等。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左一)陪小朋友參觀《感動兔》特展。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感動兔》特展一隅。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感動兔》特展一隅。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