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年一月將進行總統及立委選舉,離現在已不到一年的時間,各主要政黨將啟動大選備戰,隨著時間逼近,可能的人選也慢慢浮出檯面,當然,鄰近的中國也相當關注台灣的政治發展,今年一開年,北京當局就頻頻對台提出各種呼籲,包括重啟兩岸航點,以及兩岸協商的政治前提,而這背後都是盤算著對台灣中央選舉結果產生影響,複製 2008 年的經驗,恢復過去兩岸密切交流及往來的榮景,可以說,兩岸議題依舊會是 2024 年大選不忽略的議題。
親中人士配合演出 提升對台統戰成效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走馬上任,就馬不停蹄的安排與台灣政商人士見面,包括政治立場與中國友好的台灣政治人物,以及舉辦「 2023 年台商新春座談會」,和多位台商代表與談,宋濤展現出促進兩岸往來正常化、常態化的積極態度,同時也不斷釋出善意,不同於過去片面禁止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口中國,今年初解禁台灣部分酒類、食品類輸入中國,快速通過審核台灣廠商的申請並開放進口,可以說,前後態度落差之大,中國的背後用意實在耐人尋味。
國台辦主任宋濤。 圖:翻攝推特中國對台政策並沒有實質的改變,依舊是依循著「反獨促統」的路線,在「一中原則」及「兩岸主權」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縱然整體國際情勢對中國不利,但在兩岸關係的立場不容許台灣有「國家」地位,反對台灣以國家主體參與國際事務,當然也不樂見全球各國與台灣有政府間的互動與合作,所以,就算對台政策有柔軟的一面,強硬的軍事恫嚇及政治施壓不會中斷,這也是為何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強調「不會放棄武力解決的選項」,這是中共對台的基本套路,不會改變。
進入第三任期的習近平,權力極大化的狀態下,對台政策也是緊握在習近平手上,而再加上習近平有永久延任的可能性,那麼就必須在兩岸問題上有所作為,可以預測的是,中共對台政策上會積極建構「兩岸統一方案」,與台灣親中、認同統一的政黨及組織合作,來落實習近平所謂的「民主協商」,而這會緊扣「和平統一」的推動,具體的作為包括經濟利誘、政治統戰及認知作戰,除了由國台辦進行政策宣導及呼籲之外,台灣內部的中共代理人配合演出,裡應外合來提升對台成效、互蒙其利。
夏立言率團訪中等於接受中共政治前提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近期呼籲兩岸能恢復航點,這對台灣來說,政治顧慮高於經濟判斷,主要理由是,中國疫情雖然有趨緩的跡象,但真實狀況仍是不明,尤其主要國家對中國旅客的入境管制仍未鬆綁,兩岸之間的通航需求在未有增加的前提之下,冒然全面開放恐怕還需要審慎評估。此外,兩岸航點應當基於市場需求,中國在 2019 年片面限縮中客來台旅遊,至今仍未解除限制,再加上台商赴中投資銳減,恢復航點的數量恐怕也需要重新估算,而不是照單全收中方的呼籲,漸進式的開放才能符合台灣的真正利益。
至於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中的安排,兩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當然重要,只是,涉及到兩岸事務的溝通這屬於公權力範圍,而不是「誰具有與中共往來能力」的爭論,況且中共設下兩岸交流的政治前提,必須接受「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倘若商議兩岸農漁業權益問題,需要接受中共如此不對等的政治要脅,那麼所達成的共識,或是中方片面允諾的經貿承諾,恐怕是裹著糖衣的毒藥,台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代價,將會重蹈過去中共對台懲罰的覆轍,台灣恐陷入政經困境。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近日訪中。 圖:新頭殼資料照(資料照)事實上,從中共的角度來看,任何對台措施都具有統戰的目的,無論是軟的一面,開放台灣產品進口、重啟兩岸航點,或是硬的一面,對台軍事恫嚇、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無非是希望能強化對台滲透,來改變台灣的政治發展,眼前最立即的就是影響 2024 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可以預期的是,會有親中的組織及個人配合中國演出,包括「疑美論」、「恐戰意識」、「和平協議」等等,這都是為了削弱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威脅的危機意識;而且美中雙方因為「間諜氣球」鬧翻,國務卿布林肯都取消訪中行程了,國民黨還有人要率團前往中國交流,這不但與當前國際情勢相逆而行,更可能會造成國際社會的誤解。
中國對台總體方略不會因為台灣政治出現變化而有調整,依舊會堅持「和平統一」及「一國兩制」方針,更不用說,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中共從來沒有放棄武力犯台的選項,對台灣來說,中國的軍事威脅會一直存在,不會因為頻繁交流而有改變,只要台灣持續推動國家正常化、維持民主體制運作、保有自主獨立的國防能力,以及對外拓展國際關係,中共會繼續對台增加壓力;換言之,與對台灣有野心的獨裁政體打交道,不可能換來長治久安的和平,唯有提升自己的國安意識及準備,加強國際鏈結及自主性,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
習近平有永久延任的可能性,權力極大化下可預測,中共對台政策上會積極建構「兩岸統一方案」,與台灣親中、認同統一的政黨及組織合作,落實所謂的「民主協商」。 圖:翻攝自二十大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