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任內撤除許多公共垃圾桶,現任市長蔣萬安說,研考會2020報告指出,7成民眾希望增設垃圾桶,北市將根據專業評估決定垃圾桶的設置政策,引發正反兩方討論。台北市前副市長黃珊珊今(2日)分享在紐約看到成堆垃圾照,並透露北市轉型過程,強調自己深深以身為台北市民為榮。
黃珊珊於臉書發文指出,對於台北市的新政府政策,她不想多做批評,但是如果要改變過去的政策,就必須說清楚該項政策的來龍去脈還有當時推動的意義。她提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費隨袋徵收,到資源回收、廚餘回收,是台北市民共同的驕傲與成就,現在的目標是2050年零廢棄全回收、達到淨零排放。
黃珊珊表示,20多年前,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議會通過一項劃時代的大計畫——垃圾費隨袋徵收,因為原本隨水費徵收顯失公平,所以,當時,台北市民經歷一場十分痛苦的轉型過程,可是,台北市的資源回收及後來的廚餘回收,成為全世界學習的對象。
她說,這是台北市民與政府一起努力的結果,也是偉大城市的進步價值,如果要依照民意做民調,這項政策永遠不可能實現,因為沒有民眾會願意花大錢買垃圾袋,但是,20多年前進步的城市、偉大的市民,完成了令全世界羨慕的台北經驗,她到紐約住了近一個月,每一天,都看到成堆的垃圾放在路邊,「那時我深深以身為台北市民為榮!」
黃珊珊提及,同樣的,道路上的垃圾桶,一樣也是民眾便利性與環保目標的衝突,在疫情期間,因為要保護清潔隊員,所以市府收起了近九百個路邊垃圾桶,後來部份恢復,但是更多的是里長希望不要再設置,因為,有些缺乏公德心的家戶垃圾每天都會霸佔路邊垃圾桶,嚴重影響環境衛生與市容。
黃珊珊指出,台北市民已經很習慣把隨身垃圾帶回公司或家裡丟棄,台北的市容比各大國際城市乾淨很多,這是市民的驕傲,如果要增設垃圾桶,也並非當務之急,應該了解整體政策的來龍去脈,政策執行面與清潔隊負擔問題,而非民粹式的倉促上路。
黃珊珊說,之前市府推廣的智慧垃圾桶,如果廣設在公共場域,讓民眾可以隨時付費丟垃圾,也可以取得資源回收的補助,除了兼顧公平性與便利性,更可儘速達成零廢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