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院議長選舉迄今仍好事多磨,無法決斷,這讓拜登好整以暇,得以翹著二郎腿,坐山觀虎鬥。共和黨的內亂除了顯現誰也不讓誰的窩裡鬥現象,也讓飽受川普陰影籠罩近兩年的民主黨政府,彷彿輕舟已過萬重山,也讓拜登連任之路日益寬廣,將再次當選美國最高齡的總統寶座。

美國眾院議長選舉表決已經第三天,截至台灣時間6日上午8時30分左右,總共已進行十一輪投票,仍無人獲得218票的過半票數,這是美國史百年來首見。1923年時亦未能一次便選出議長,當時到了第九輪才有結果,1859年則花費十輪表決;如今,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連續十一輪過不了關,即使共和黨席次稍占優勢,議長大位仍然難產。這樣的難產不僅實質分裂了共和黨,也重擊了共和黨重返執政的氣勢,搞到拜登總統也站出來呼籲共和黨在眾院要做一個決斷,不要讓黨內的內鬨造成立法的延後,以及整個國家的發展。

更糟糕的是,共和黨在「川普派」於12月期中選舉慘遭滑鐵盧後,黨內正陷入誰也不怕誰的紛爭中,同志們在乎的是看不順眼的人比賽出糗,而不是重整旗鼓與美國阿公再戰江湖。到了第九輪之後,一向親台的麥卡錫掉到只剩200票,越選越少;民主黨候選人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卻從頭至尾都有全體212位民主黨議員一致支持。保守派的眾院「自由黨團」(House Freedom Caucus)堅決不讓麥卡錫好過,頻頻提名其他人選。前兩日出線者包含喬丹(Jim Jordan)和唐納茲(Byron Donalds),第三天甚至連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成為人選,另外還有代表奧克拉荷馬的議員赫恩(Kevin Hern)。共和黨這樣分裂為七個小矮人的窘境,暴露了後川普時代個個想當老大的戰國亂象,卻又誰也不服誰。

一度傳聞,曾有民主黨人透露,建議民主黨與麥卡錫協商,或許能借助民主黨的力量,讓他當選,這種荒謬與違反民主原則的事情如果真的發生,必當重傷美國民主形象,也完全毀掉了共和黨。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就否定了這種可能性,認為雖然兩黨有責任溝通對話,但首先共和黨「應該選出自己的領袖」。

共和黨在期中選舉中雷聲大卻雨點小,不僅想要再戰2024年總統大位的川普灰頭土臉,聲望大挫,他認證蓋章的候選人失敗的比例極高,亟待新人出頭天;在參議院也功虧一簣,無法拿下關鍵性席次,贏得參院的多數黨地位,以能藉由立法權來對抗拜登的行政權。議長選舉的歹戲拖棚也對共和黨的認同、發展、壯大和未來造成若干更深遠及不可測的問題,亦即又一次反映出川普在黨內影響力的衰退,就算在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治運動支持者中,這位前總統的魅力亦大不如前,加上兩年前受川普鼓動而爆發的國會暴動事件,也成為川普繼續逐鹿白宮的絆馬索。更糟的是,除了川普,目前檯面上共和黨還有誰能夠團結黨內,並在實際的治理責任上帶領共和黨並度過政治挑戰?麥卡錫的窘境正凸顯該黨領導高層「沒大人」,人人爭老大,明顯缺乏替代川普的人選的人才困境。

共和黨的內鬥,無疑的讓就任以來就在川普、新冠疫情、俄烏之戰壓力下執政的拜登,喘了一口氣。分裂的共和黨對上團結的民主黨也讓拜登連任之路打下了好的基礎,未來近兩年就看他如何執政以及如何保養身體,好成為最高齡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