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去年12月28日公布淨零減碳方案,估計至2030年投入9000億元預算,並提出2030年較2005年減碳約24%的目標。關於這項目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4)日舉辦「淨零轉型戰略專家」記者會,與會學者表示,政府的報告中缺乏具體技術評估,而且淨零路徑落後國際,不應該只仰賴未來科技。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2030年較2005年減碳約24%的目標不符淨零轉型需求,也沒有詳細的科學依據指出這24%是從何而來,且國發會要求未來各項政策要有淨零評估,但目前淨零評估都欠缺方法。另外,他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如果能在立法院這個會期通過,就能賦予淨零轉型法定責任,確保橫跨8年的淨零轉型預算有確定性,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受到影響。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階段目標中雖然有綠色金融規劃,但沒有長期稅制與財政規劃。他說,台灣是高所得國家,但淨零路徑卻落後國際,政府不應該只仰賴未來科技。面對2024年總統大選,他呼籲有志參選的政治人物,針對氣候變遷、淨零提出政策白皮書,展現更積極的淨零轉型決心。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張世杰批評,農委會在戰略中提出2040年森林碳匯達1000萬公噸,但如何達成在這次說明中完全沒有看到。他認為,什麼樣的人會選出什麼樣的執政者,應該要加強社會大眾對於淨零概念的整體認知,如此一來不論是誰執政,整體的政策發展都不會有太大的落差。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鄭祖睿強調,運輸部門淨零路徑缺乏整體性,只有碎片化的政策,應該需要專業的整合與跨部門協作。他說,如電動計程車、機車過少,充電站普及率不足等,產業目前升級轉型速度難達到2050年淨零的目標。另外,台灣很多物流業屬於中小企業車隊,碳排計算以往較被忽略,政府卻沒有明確的政策,來引導他們在資產上的淘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