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抵禦俄羅斯攻擊將滿週年,其中無論是土耳其TB2中大型無人機,亦或是美援小型彈簧刀無人機(Switchblade),均在戰場上屢建戰功。2022年8月16日,金門二膽島遭民用空拍無人機入侵,拍下衛哨兵目瞪口呆、休息士兵拋石砸機。9月5日,解放軍首次動用軍用無人機「BZK-007」滋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之後包括小型KVD-001及中大型接著TB-001、BZK-005、無偵-7、彩虹-4等輪番上陣。12月26日,5架北韓無人機越界進入南韓挑釁,南韓戰機、直升機緊急升空,使用百餘枚彈藥,還折損1架「KA-1」輕型攻擊機,但北韓無人機仍平安返航。無人機一時成為戰場「主流」,媒體大肆吹捧,各國爭相研發、引進。但筆者想到的卻是1998年引爆排隊熱潮的「葡式蛋塔」那段往事。
12月26日,媒體先傳出南韓一架國產「KA-1」輕型攻擊機起飛後墜毀,2名飛官跳傘跳生;後來傳出南韓仁川國際機場和金浦機場被緊急要求暫停航班起飛,到晚間才證實當天一早10時25分(台北時間9時25分)北韓5架無人機越境,雙方空中對峙持續超過6小時,其中1架據說還飛入首爾上空。根據韓媒報導,南韓總統尹錫悅斥責軍方應對不力,指示「加倍奉還」,即北韓每派1架無人機南下,南韓就派出2至3架北上,還下令軍方在必要時擊落北韓無人機。政治語言說得好像不難,但面對背景或掩體就是自家國人的民宅、大樓,實際結果就是百餘發子彈也沒能打下1架。
再回到中國民用空拍機襲擾外島一事,媒體熱熱鬧鬧吵了一個禮拜左右吧…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2022年9月1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在當天中午12時03分,在獅嶼禁限制水域上空,射擊擊落一架民用空拍機,但擊落後落海,並未找到殘骸;金門防衛指揮部指出,駐守部隊依程序應處,示警驅離無效後,即進行防衛射擊、予以擊落。有沒有發現?地理位置不同,台灣軍隊可以實施防衛射擊,因為不必擔心子彈可能誤擊民宅;而所謂「防衛射擊」,簡單地說就是將各種武器按性能和任務作適當的配置和分工,構成有組織的火力系統,即俗稱的「火網」;也就是說不是瞄準狙殺,而是無人空拍機自己撞上火網「死亡」。在此之後,關注焦點轉移,到底還有沒有無人空拍機襲擾?不知道…
筆者提這兩個處置案例過程,主要是想說無人機防禦並沒有想像的簡單。受限於雷達波反射能力,在一定大小以下的無人機是沒辦法偵測的,等到你肉眼發現時就已經是「敵機凌空」了;在一定的距離、高度,還有無人機飛行的不定向特性,就算派出最先進的F-35恐怕也不見得能打得到。在俄烏戰場上我們看到許多案例,烏克蘭改裝無人機投擲觸碰引爆榴彈或手榴彈炸毀俄軍坦克裝甲,一而再、再而三,俄軍根本無力防範,還傳出為此俄軍改變先前防範無人機「特訓」狙擊做法,但在資訊不對等的狀態下,不確知俄軍的新方法是什麼?有沒有具體成效。倒是近日烏克蘭武裝部隊臉書PO出無人機「戰果」影片,屢屢被譏為「擺拍」,甚至被「抓包」是2021年的老影片。
#Ukraine: A T-90M joins the turret-tossing competition - a Russian T-90M tank was destroyed by RKG-3 HEAT grenades adapted to be dropped from Ukrainian drones. pic.twitter.com/PW3x3ItNjR
— ** Ukraine Weapons Tracker (@UAWeapons) December 26, 2022
至於無人機在輔助攻擊方面,無人機可以協助偵測目標,藉機上GPS系統定位、測距,通訊、導引火砲攻擊;甚至大型軍用無人機掛載機載武器,或中小型「遊蕩彈藥」,都可以發揮損傷敵軍部隊戰力的功能。而類似美軍MQ-9「死神」(Reaper)無人機,在情報輔助下就能在千里之外,遙控狙殺特定目標;2022年8月28日,阿富汗即指控美軍不到一個月前才透過無人機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擊斃賓拉登接班人、蓋達組織首腦薩瓦里。看起來「好威呀」,真的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沒有地面人員的確認指引,「死神」恐怕也不容易找到目標。
一般空拍機的玩家應該都知道,受限於電池容量,充電幾個小時升空時間僅有幾十分鐘,風力大小也是能不能飛必須思考的部份,在多重限制條件下,一般也都飛不了多遠距離。日前有媒體說,南韓陸軍特戰司令部向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採購「Rotem-Light」自殺式無人機,攜帶1.2公斤的彈頭,滯空30到45分鐘,最大作戰範圍10公里,可以執行「斬首刺殺」任務。筆者不客氣地講這種「紙上談兵」,抄抄原廠提供性能數據,那叫「sales」,不符合戰場實際狀況!試想,要出動特戰部隊「斬首刺殺」的人物不會是無名小卒,身邊少不了保護者,接近到10公里範圍,再讓無人機飛行接近,再以1.2公斤的炸藥彈頭狙殺目標,這一連串的「順風順水」,恐怕只能說「無巧不成書」。
俄烏戰爭中,我們更看到自殺攻擊型無人機,不但殺傷力強、破壞力大,訓練成本比傳統狙擊手,士兵可以在視距範圍外發動攻擊,也比狙擊手更安全;相較於國防部堅持的刺槍術,或某民間企業家倡導的神射手,似乎更勝一籌。由此看來,無人機是不是未來戰場發展趨勢?似乎毋庸置疑!但筆者必須強調,所謂無人機作戰,不是單單一架會飛的無人機就行,還包括許多硬體設備和整套的戰術運用思維:包括整合無線傳輸、衛星導航定位等科技實力以及利用空拍影像確定敵軍行動,剪接相關畫面藉社群媒體傳播,達「心戰」、「認知作戰」效果,帶給敵方部隊、人民龐大心理壓力;還有實際應對敵軍無人機襲擾的「軟殺」、「硬殺」設備、作為的籌獲、建立等。否則,爭相模仿、畫虎類犬,不過是重演一窩蜂的蛋塔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