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職潮、居家辦公,疫後職場大轉變?

聊到職場的疫後餘波,Esther坦言。「疫情其實讓更多人感受到兩個層面的影響,一個是個人層面的,會讓人覺得應該要把握時間追求夢想,如果有一個未竟之夢,是不是該即時行動?一個是家庭層面的,在更長時間陪伴家人後,我們也發現很多女性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期待,蠻多人都在這時決定回家陪伴孩子長大。」

疫情無徵兆地到來,當無常成為日常,內心反思自然超越過往,刺激著個人與社會一同重新思考究竟要的是什麼。對生命的追尋,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離職潮,2021年美國就有近7,000萬人離開工作,其中七成是自願離職。「疫情第一年,其實在台灣還看不出來有像國外的大離職潮出現,但今年就比較明顯了,公司福利越來越好的同時,年離職率相比疫情前上升了約5%,大概來到20%。」不可否定地,疫情仍舊影響了整體就業市場與職場心態,Esther更發現,許多年輕工作者在彈性職場模式成為時代下的不得不時,更願意擁抱斜槓生活。

除了離職潮慢慢出現漲潮之勢,邁向共存的今日,仍有許多企業維持著居家辦公模式,Esther對此則持保留態度。「就我觀察,其實居家辦公往往更累,因為主管看不到人,就只能在電腦上看回應訊息的時間,不論主管還是職員就都要一直掛在電腦前面,很擔心漏掉訊息,這樣其實對工作關係是不友善的。而工作效率上,常常也只能在線上一直開會,但有沒有結論?能不能執行?都很難去追蹤。雖然居家辦公可以運作,但我感覺整體比較沒有效率。」而Esther也看見不少家長的有苦難言,疫情期間其實不只需要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更要練習與孩子共存,當疫情趨緩,能重返辦公室時,就發現很多夥伴還是歡天喜地地回辦公室上班。

反思居家辦公影響,作為強調人與人實體服務的金融保險業,AIA友邦人壽經過內部討論後,考量不同部門的工作取向,尊重夥伴希望居家辦公的聲音,便以公平性為原則,推出兩個選項供夥伴選擇,一是每週二、三、四可選擇一天居家辦公;二是每月多一天身心假。自去年開始施行以來,其中有20%夥伴申請居家辦公,57%申請身心假,總計有近八成夥伴使用疫情後的新措施。「疫情之後,其實不論企業還是政府,都應該重視彈性與多元,而不是緊抓著一個標準去堅持實行。像居家辦公就對內勤夥伴比較可行,但外勤夥伴也應該受到照顧,所以就必須有不同選擇,而不是只有單一標準,畢竟保險服務講求個別化保單搭配,勢必需要實體互動,才好協助客戶選擇個人服務。」秉持彈性與人性,放下單一標準,不論是服務客人還是照顧夥伴,AIA友邦人壽都走個別化服務。

平衡與否,其實在於自己

疫情至今,邁向共存之際,儘管趨於平穩,卻仍有餘波盪漾,不只鬆動了職場既有規範,更讓人們重新反思職家平衡的議題。

一直在外商服務,Esther從美國運通、花旗銀行,到已服務十年的AIA友邦人壽,回想起過往的就業經驗。「以前我在銀行平均都十點下班,這對我一輩子在政府單位服務、四點就下班的父母來說,簡直難以想像,即使在美國運通時期六點下班,他們也會覺得晚,但我不覺得這是血汗,而是每個人看的重點不一樣。」當問起人資長心目中的平衡,Esther表示「平衡這件事其實不能單用時間來看,不是說要追求上班跟生活的時間一樣,而是有沒有從這兩方面都獲得滿足。之前我們有位夥伴有個海外生活的夢,他就提早一年半跟主管談這件事,主管告訴他可以用一年多時間去積假,不夠就讓你留職停薪,後來他真的就出國遊學四個月,我覺得這就是平衡,能夠在現實跟理想間找到方法,得到支持,也能兼顧彼此,實現了夢想也守住了工作,不一定需要離職追夢。」

作為創造勞資雙贏的人資角色,Esther不只對於職家平衡有深刻認識,也透過具體行動,持續為職場環境投入貢獻,足以為鏡。其中關鍵,正是以人為本的彈性與人性,讓面對如疫情般未知的挑戰,都能逢凶化吉,而今年AIA友邦人壽也推出最新員工價值主張為「相信更好」,想必就是在傾聽的基礎下,陪伴員工共創更好、更友善之職場環境。

【文/樹冠生活提供—原文看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