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變冷,也是心臟病發好發的季節。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大川醫師於專業醫療網站「照護線上」表示,冠心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中重症與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他建議冠心病患者要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前心血管用藥也不必停,長期保養對心肌梗塞患者非常重要,有疑慮一定要與醫師討論。

洪大川醫師解釋,冠狀動脈是負責供應心臟血流的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時,心肌會缺血,而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問題,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洪大川說明,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多樣,包括可控制即不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如年紀、性別、家族史等。年紀方面,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心肌梗塞的風險會增加。但女性荷爾蒙對於心血管有保護效果,所以停經前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在停經後,風險便逐漸增加;家族史方面,若父親55歲前、母親65歲前就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洪大川醫師說,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都可能導致血管病變、硬化,至於個性急躁、易緊張、壓力大的A型人格,也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呼籲以上族群應特別當心。他進一步說明,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低密度膽固醇(LDL-C)會沉積在血管壁,讓血管逐漸狹窄,而影響血液循環。患者可能在運動時感到胸悶不適,停下來休息之後可以漸漸緩解。

而當血液通過血管狹窄處,流速會增加,而可能導致動脈內膜破損,洪大川醫師說,動脈內膜破損就類似皮膚受傷破皮,血小板會聚集形成血栓來覆蓋,這時原本已然狹窄的血管可能就被完全堵住,阻斷血流。他表示,若心臟的冠狀動脈被堵住,就會出現心肌梗塞;若腦部血管被堵住,就會腦中風。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運動耐受度較差,但休息之後症狀會可逐漸緩解,至於急性心肌梗塞就可能導致猝死,必須積極介入治療,搶通血管才能挽回性命。

洪大川指出,心肌梗塞患者常伴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慢性腎臟病等問題,因此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挑選搭配合適的藥物。除了藥物之外,生活型態也需要調整,包括保持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飲食以低鹽、低糖、低油為原則,盡量避免醃製、加工食品。最重要的是避免抽菸,也要遠離二手菸。

他強調,冠心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演變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較一般人高,若狀況穩定,建議患者應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前,心血管用藥不必停,但若有疑慮,則可與醫師討論。因為長期保養對心肌梗塞患者非常重要,他提醒冠心病患者務必與醫師密切配合,穩定服藥治療,切莫擅自停藥。(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

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圖:照護線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