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公務之聲靠北電台」流出一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年2月5日的會議紀錄草案,內容提到:「請疾管署以200天內增10萬人確診(平均每日500人確診)」的情境進行整備,爆料人質疑:「完全低估疫情的可能發展,既沒有提早去預購搶藥,也不願意多買」。指揮中心今(24)天晚間證實會議記錄為真,但也提出數據澄清,口服藥物的洽購與到貨儲備,已領先全球大多數國家。

根據該會議紀錄草案,當時有時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現任衛福部長薛瑞元、現任指揮官王必勝、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疾管署署長周志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等七人與會。會議記錄提及,陳時中裁示「請疾管署以COVID-19致死率達1%、200天内新增10萬人確診(平均每日500人確診)之情境,預光盤點我國隔離檢疫處所/醫療量能、徵用及所需經費、抗病毒藥物需求量等,俾預先整備部署。」

而今年兩波疫情已經累積有超過800萬人確診,在首波疫情時,單日本土病例最高紀錄達到9萬多例,後來8月開始的疫情最高也有5萬多例,近期單日病例則維持在1~2萬例間,都遠超過當時的規劃。爆料人指出:「早在年初藥物的EUA就都通過了,但為什麼會需要搶藥,甚至是一開始只到貨少少的幾千人份,不就是因為長官們號稱超前部署,但其實是完全低估疫情的可能發展,所以既沒有提早去預購搶藥,也不願意多買,非要等到疫情變嚴重了才滾動式調整。」

爆料人續指:「結果現在變成廠商的功勞...要是之後被立法院還是監察院調查,不知道又要找哪個倒霉的承辦人還是專家來負責了」。指揮中心晚間回應,「未提早儲備抗病毒藥物」的說法並非事實,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會議記錄是正確的,但是當時僅能用當時的疫情狀態進行事先規劃,決策也還在形成的階段,事實上指揮中心都隨時依據疫情進行檢討。

莊人祥說,開會當天的本土病例29例,我國也已經在1月13日就已經簽約採購2萬5千份的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含2萬份倍拉維(Paxlovid)與5000份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足以因應25萬確診人口時給予高風險族群的用藥。國內是4月1日才決定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並且在4月10日指揮中心再簽約加購70萬份倍拉維,足可提供700萬染疫人口使用,整體採購、到貨進度與用藥比例都優於其他國家,回顧4月10日當天單日確診病例也僅400多人。

指揮中心強調,我國是亞洲第二個取得倍拉維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同時備有倍拉維和莫納皮拉韋兩項藥物的國家,此外,我國整體投藥率亦高於世界其他多數國家,口服藥物的洽購與到貨儲備,都已領先全球大多數國家。該類口服抗病毒藥物主要提供具重症風險因子民眾使用,非所有確診者均適合使用,且有藥物保存期限問題,指揮中心係於評估疫情及醫療量能後,進行合理採購,提供國人使用。

指揮中心會議紀錄草稿流出,遭質疑防疫不力。   圖:翻攝自公務之聲靠北電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