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5日)是台灣光復節台灣基進上午表示,國民黨所宣稱的光復節,應正名為台灣再次遭殖民的「淪陷日」,呼籲社會應拒絕國民黨中國史觀,以避免暴露在中國文化統戰風險之外。

台灣基進今召開「台灣沒有光復節!文化及國族轉型正義待實現」記者會,秘書長王興煥表示,1945年10月25日是個令人悲傷的日子,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台灣淪入中華民國殖民統治,是台灣文明倒退,走入黑暗時代的序幕」;他直言,台灣現今仍被中華民國殖民體制所籠罩,憲法、國號、國旗、紀元,將這天名為「光復」,不只造成台灣內部認同錯亂,更使台海現況會被「中國內戰史觀」詮釋,成為中國侵略台灣的藉口。

王興煥說,年末之際,迎來一部以轉型正義控訴中華民國體制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台灣基進將盡棉薄之力,在全台各縣市包場10場支持以台灣為文化主體的優秀藝術作品。

嘉義市西區市議員候選人洪瑋庭展示畫家陳澄波1946年畫作《慶祝日》指出,慶祝「光復」的陳澄波卻死在中華民國政府之手,對台灣來說今天根本不是光復節,而她未來進入議會,也會積極推動地方轉型正義,不再讓台灣落入國民黨的黨國史觀,希望擁有屬於台灣自己的光復節。

台中市北屯區市議員候選人楊欣怡指出,求學時長輩曾透露親戚因遭政治迫害逃亡海外,才意識到白色恐怖離自己這麼近,而《流麻溝十五號》就是一部訴說那些在威權統治、白色恐怖下所受傷的時代悲歌,上從政府組織,下至校園家庭,對人身、對靈魂的箝制,造成身體或心理的傷害。

台南市永康區市議員候選人吳依潔提及,台灣花了很長的時間,將失落的台灣歷史文化找回來,這部由前立委姚文智所出品的電影開啟一個新的先河,象徵台灣的轉型正義,從文化、教育,乃至於娛樂等面向擴大前進。

《流麻溝十五號》監製張永昌則對台灣基進的包場支持表達感謝,並指出湠臺灣電影公司認為,這部改編自曹欽榮老師口述著作不能只是電影,更應透過更多角度包括攝影書、漫畫、沉浸式體驗等,在不同年齡層擴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