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22日中共20大閉幕,從而公布了第20屆205名中央委員,2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7位政治局常委名單。結果毫無懸念的習近平繼續擔任中共總書記,開啟第三任任期,其他的6個常委分別是原來留任的趙樂際、王滬寧,以及新入常的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等人。按照出場順序來看,未來中國新的領導班子具體職務安排,李強將擔任國務院總理、趙樂際、王滬寧可能會接替栗戰書和汪洋,分別出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和全國政協主席,蔡奇確定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的書記,丁薛祥有望接任國務院排名第一的副總理,李希將出任中紀委書記。習近平將在明年「兩會」得以連任國家主席,黨政軍職務一把抓,而其他政治局常委職務也會同時到位,屬於習近平「一人一黨專制」的獨裁時代已經來臨。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習近平獨裁時代於焉展開

中共20大閉幕式進行的過程中,正當進行宣讀和表決通過19大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黨章修正案的決議等議程前的空檔,習近平的貼身保鑣當眾拿下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儼然在泡製金正恩在2013年12月8日在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眾拿下張成澤的戲碼,當時張成澤可是金正恩掌權初期被視為是北韓的「二號人物」,也是經濟改革和創新領域的標誌性人物;而胡錦濤之於習近平也是如此;也如同宋太祖趙匡胤出兵征討南唐之時,國主李煜曾數次派使臣徐鉉出使大宋,乞求緩兵以全一邦之命,趙匡胤「按劍謂鉉曰:『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乎』」。習近平與金正恩的極權霸氣就如同與趙匡胤一般,獨霸天下的野心一覽無遺,特別是「一黨一人專制」的政權競爭法則,就是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要被消失,於是領導梯隊成員中「團派」人員全數出局,領導核心全然是習家軍成員,習近平當然「中國唯我獨尊」。

此外,中國集體領導制從1982年重新恢復之後至今40年,如今隨著習近平的三任任期的開啟而告終。檢視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集體領導制的名存實亡早已有跡可循,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後,即透過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等多個黨內機關強化總書記的權力。2017年中共19大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和常委都要向中共中央總書記述職,等同習近平全面領導黨政軍機關,直至「兩個確立」、「兩個維護」形成之後,習近平地位等同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中國集體領導制度已經蕩然無存了。

習近平將全力實現民族主義與獨裁主義的「中國夢」

存在什麼樣的原因讓習近平不惜任何代價打破原訂兩任10年任期的原則,而執意往第三任,甚至第四任的任期「連莊」?在於習近平上任之前的中國政局由前總書記江澤民及其派系人馬全面掌控,勢力滲透可以說是方方面面,即便在位10年的胡錦濤也只是一個魁儡。江澤民雖然交棒,但仍透過自己派系人馬稀釋胡的權力,致使共黨內部的權力鬥爭不斷,而習近平接班之後深知江系人馬對黨國的掌控,故在上任之初就藉由民心的攏絡,以打貪的手段來整肅江系人馬。在習近平執政逐漸平穩後,因國內外情勢發生劇烈變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外交環境、安全威脅、兩岸關係等攸關國家生存發展領域出現巨大的變化;為了更加有利應對未來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對於習近平的第三任任期可以解讀為其個人對極高的權力慾所使然,而習近平想要在中共黨史留名就必須要有建設性的作為,所以在習近平在搞定20大的人事後,就要開啟「安內壤外」工作。可預見的,習近平將全力實現中國的民族主義色彩與重新包裝後的獨裁主義之「中國夢」。

美中關係持續陷入「權力轉移理論」的弔詭

誠如美國政經學者奧根斯基(A.F.K.Organski)所提出「權力轉移理論」所說,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崛起,將不滿「一超多強」的美國「一超」主宰的國際秩序,進而加以挑戰;而既有的美國霸權為維持既有的權利,將為予以遏制,雙方出現權力衝突,而權力衝突將衍生「戰爭」,或「和平轉移」,或「兩強體系」的弔詭現象,因此也呈現出「競爭、對抗、合作」的複雜面貌。此外,加上俄烏戰爭的開打,「全球化」因而產生「鏡射效應」,牽動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儼然已成為美日歐的「自由民主陣營」與中俄的「極權專制陣營」的對壘,於是冷戰時期「雅爾達體系」似已風雲再現。

因此,今後習近平除了整肅國內反動勢力外,美中關係仍然是習近平未來的最優先的選項,畢竟美國掌握全球各方面的制高點,從「國際影響力、金融秩序、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軍事實力」等,況且還也有牢固同盟體系,是以在應對美國對華的圍堵與遏制,習近平總是特別小心翼翼的處理相關議題,目的主要是確保中國得以持續發展,習近平了解如果因為美中關係惡化讓中國發展倒退,回到過去的苦日子,屆時將亡黨亡國。因此,如何兼顧帶領中國不斷的崛起和處理好美中的大國關係,將是未來重中之重。當前正值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將攸關美國拜登政府未來的對外政策走向,習近平當然會採取觀望的態度,靜待美國的選舉結果出爐再行出招,短期內美中關係將持續陷入「權力轉移理論」的弔詭之中。

兩岸關係良窳取決於美中博弈的態勢

如同習近平在20大政治報告指出,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中國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而台灣陸委會隨即發布新聞稿,指出蔡總統文在今年國慶演說已明確表達台灣的堅定立場,即「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持續站穩「四個堅持」、強化「四大韌性」,堅定捍衛國家主權不退讓、守護民主自由不妥協,而兵戎相見絕非兩岸選項。檢視習近平的談話,其實並未背離過去一直以來中國對台的宣傳內容,可是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上,「不承諾放棄武力」就變得相當的突兀,並且被無限地放大渲染。兩岸關係從印太戰略的興起就走向矛盾激化的局面,目前看來似乎毫無解決的方案,兩岸軍事情勢也不斷的升高。根據遠見雜誌《遠見雜誌》發起〈2022國際政經情勢大調查〉指出,自從8月初裴洛西訪台後,兩岸戰爭風險升高,在台外資加保戰爭險被拒絕,兩岸民眾對彼此敵意加深,兩岸關係持續的退化,在在顯示兩岸其實離戰爭的距離不遠了。咸認明年中國「兩會」之後,習將置重點於「中國夢」的建構,靜待2024年台灣的大選結果,屆時才會決定對台是否採取更為激進軍事行動。

而未來兩岸關係的良窳,還是要取決於美中博弈的態勢,因為如果中國持續對台灣施以地緣軍事與政經的霸權壓迫,基於「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中國只會把同具地緣與軍事受到威脅的台日美推向更加「抗中」的緊密關係;另一方面也要看美國態度,如果要強化對中國的圍堵與遏制,美國就會將具有地緣與軍事優勢的台日更加緊密鏈結共同「抗中」。可預見的,伴隨著美中博弈與俄烏戰爭的白熱化,美中會不斷強化軍事手段來進行「戰略圍堵」與「反戰略圍堵」,如此必會導致「安全困境」局面的發生,從而衍發台海由局部的衝突到全面性的戰爭,殊值吾人密切關注者。

台灣必須「自助人助」因應台海變局

中共20大之後,台灣必須積極「自助人助」的發展國力與美日建成戰略夥伴關係,也需隨時密注美日與中俄北韓兩個陣營在「外交、軍事、經濟」等多方「對抗、競爭、合作」的博弈變化,俾利及早因應。這正是台灣在「現實主義理論」中,自從「拿破崙戰爭」、到「兩次的世界大戰」,以及「美蘇冷戰」的經驗,台美日為追求「權力極大化」(攻勢現實主義)或「安全極大化」(守勢現實主義),「自助人助」乃是彼此共生共榮的不二法則。

(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陳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