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中國由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出席。評論指出,以往中方多指派副國級領導參加,今年提高出席層次,顯見中國藉「北向」策略加強與俄羅斯合作。

香港明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8日落幕的第7屆「東方經濟論壇」,中國指派正國級的栗戰書出席並致詞。而以往6屆論壇,中國領導人均曾出席開幕式,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曾出席第4屆,但其餘5屆則僅指派副國級領導人出席。

文章指出,據知情人士透露,栗戰書這次出席「東方經濟論壇」,所率領的代表團還參與了多場活動,預料中俄相關合作項目將陸續落實。

這篇文章認為,在疫情因素下,中國派遣政壇第三號人物出席這場論壇,足見對加強與俄羅斯合作、特別是其遠東區域合作的重視。

觀察人士指出,向北拓展合作空間與中國國家戰略相契合。中國東北地區於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至關重要,習近平8月間前往到遼寧錦州、瀋陽等地考察調研,再提「振興東北」。而深化中俄東北─遠東地區經貿合作,將為「振興東北」提供更多支撐。

文章提到,俄羅斯創辦「東方經濟論壇」,旨在促進其遠東地區開發與國際合作。受烏克蘭戰爭遭西方國家制裁影響,俄羅斯與西方正常經貿往來基本停滯,因此「向東轉」的趨勢更明顯,與中國「北向」合作需求相契合。

針對栗戰書在論壇致詞時說,中方將繼續支持和參與俄羅斯遠東開發,助推中國東北全面振興與俄方遠東開發國家戰略深度對接,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晨星表示,俄國遠東地區90%以上外資來自中國,但一些具體合作項目受法律、制度銜接等因素影響,進展並不順利。

王晨星指出,經烏克蘭戰爭與多國制裁後,不少俄企生存狀況堪憂,留下大量空缺有待填補,因此合作阻力也大幅下降,一些長期擱置的項目,這次可一錘定音。

文章提到,「北上」並非中國獨家策略,印度、越南、緬甸等國對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興致很高。尤其是東協國家,近年與俄國經貿合作迅速增溫,截至2021年底雙邊貿易額增長27.5%,達200億美元,這次還與俄方簽署一系列在經濟、貿易和能源等領域加強合作的協議。

中國2017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中提出,要建立中國—北冰洋—歐洲通道,通道的重要銜接點就在俄羅斯遠東與中國東北。

分析人士表示,中俄未來若能合作增強航道沿線港口、碼頭建設,完善油氣配套設施,深化區域內互聯互通,就能發揮北極航線的能源戰略通道功能,緩解海上能源運輸的「馬六甲困局」,進而保障中國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