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趨緩,專責病房空床率逾 5 成,所掀起的醫療排擠效應,愈來愈引發討論。如何兼顧醫療品質與防疫部署,從中取得平衡,將是指揮中心重要課題。
「真的很頭痛!因為病房沒床了,病人全塞在急診。最忙碌時,一位醫師要同時照顧 50 個病人,幾乎是平常的 2.5 倍,直到交班仍看不完所有病人。」一名台中市某醫學中心急診科醫師,談起最近的工作狀況,語氣顯得極度疲憊。
過去一個月來,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脫離高峰,單日確診病例已降至 4 萬人以下,但這位急診醫師的負擔卻絲毫未減,因為每天都有不少非感染新冠病毒的急性病患無法住院,只能被「困」在急診室等候空床或轉院。
這位醫師服務的醫院依指揮中心規定,將一定比率的急性一般病床設為新冠專責病房,他觀察,專責病床數字雖隨疫情變化浮動,但空床率一直維持一半以上,排擠了收治其他病患的空間,「急診醫師擅長的是緊急看診處置,病人塞在急診,接受到的醫療服務強度,很難達到專科病房水準。」他解釋。
非新冠重症塞急診 一床難求
「不是只有COVID-19會死人!」該醫師指出,他曾耳聞其他區域醫院,發生急性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無法及時住院治療而往生的憾事,建議新冠專責病房的使用應更有彈性。
「一床難求」,也成為立法院各委員辦公室間討論話題。
「我剛幫一位二度中風的 60 多歲長輩打完電話,他在台北市連跑三家醫院都排不到空床,每家醫院都說『只剩專責病房有床,但無法收治非新冠病人』。」一位立委辦公室主任透露,「喬病床」是很常見的選民服務,但他光過去一周就接到三件來自焦急家屬的陳情案,希望替重病家人找到一張病床,這是在國會服務十多年的他,鮮少遇過的高頻率。
自新冠疫情在 2020 年進入台灣本土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就要求醫院開設「專責一般病房」與「專責加護病房」,專門收治中重症確診病患,專責病房規模隨疫情變化而機動調整。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開設專責病房是因應疫情的必要措施,但醫療資源有限,一旦專責病房增加,提供給非新冠的床數自然減少,兩者此消彼長。「5、6 月疫情進入高原期,指揮中心要求的專責病房比率不斷提高,醫院只能降載其他疾病服務量,連帶出現一般患者不能住院,非急性手術延後狀況。」他說。
洪子仁舉例,5 月疫情最嚴峻時,新光醫院依政府規定開設 20 床專責加護病房,後來確診趨緩,一天最多用掉 5 床,空下的 15 床即使是急性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也不能使用;但包括新光醫院在內的北市幾家醫學中心,都曾發生非新冠病人要進加護病房,但專責加護病床必須保留,病患最終只能轉院的狀況。
(閱讀全文… https://bit.ly/3zuTHLR )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36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如何在退休後每月有10萬生活費?達人教你「靠這檔」55歲好命退休:每年領股息、不會倒
「張家土地絕對不得給外姓人!」4姊妹為老父親2千萬遺贈鬧上法院:從遺產糾紛看繼承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