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中國多地都進入「蒸煮」模式,天氣預報35、36度,體感常常能達到40度以上。因此有中國網友表示,因為天氣炎熱,自己幾乎每天都從滴滴平台上叫車上下班,然而錢花了,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涼爽」。
根據時代周報報導,有中國網友表示,「打10次車,有6次司機都不開冷氣,一上車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也有司機只開一會兒,中途又給關了。」
報導指出,近期關於司機和乘客的「冷氣之戰」頻頻出現,引發熱議。有北京民眾上網預約叫車,上車後提出開冷氣的請求,司機卻以價格太便宜拒絕,之後司機便將車停在路邊並拒載;也有的司機直接在乘客座椅前貼上收費通知單,要求「開冷氣加收10元現金」,還附上了單獨的收款二維碼。以上事件,都顯示乘客與司機間的矛盾不斷升級。
「表面上看,開不開冷氣是司機與乘客之間的矛盾,但實際上也反映了網約車司機的尷尬現狀。」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副教授王鵬說,乘客開冷氣的要求並不過分,相反的,應該包含在車費裡。但網約車司機要「背著乾糧來幹活」,在油價上漲、車租自付、補貼有限的情況下,還要被平台抽取不菲的佣金,種種因素都逼著司機去節省空調費用。
「高溫的天氣開冷氣,最耗油。」一名網約車楊司機計算了開,開不開空調對耗油量的影響在20%左右。他說,自己的車開冷氣的話,100公里要耗掉9公升油,不開冷氣,即使上高速公路也就耗費7公升油。每天就算跑300公里,開冷氣跑一天成本差不多243元人民幣,不開的話也就180、190,整整相差60元人民幣。「算下來,開冷氣一個月最多會多花2000元人民幣。每天就是200元人民幣的租車錢、上百元的油錢,再加上平台抽成,一天至少要跑500元人民幣才能不虧錢。」
「對於純電車來說,開空調沒有那麼燒錢,但卻嚴重影響續航。」一名北京網約車莊司機說,因為每天都開著冷氣載客,所以充電的次數也從原來的一天一次,變成了一天兩次。「以前我這車不開冷氣能撐6個小時,開冷氣就最多4、5個小時就要去充電。」他也擔心車子開在半路就沒電。
莊司機也算了算開銷,一天充電兩次,外面充電樁的價格也分時段,晚上比較划算,價格在0.6元一度左右,中午價格在1.3-1.5之間。以每次充30度電計算,少說一天也要花20塊電費,多則30元。「夠我跑兩個小單了。」他說,司機也怕熱,也想開冷氣,可是看著每天嘩嘩流出去的錢,真是想開卻不敢開。
報導指出,中國長時間以來,各平台的抽成一直是不透明的。一單結束後,司機只能看到自己收入多少,卻並不知道乘客付了多少錢。滴滴司機王司機直言,抽成在業內也不算是秘密了。一般來說,每單抽成18%-30%不等。小單抽得少,大單抽得多些,要是遇上拼車的單、順路單,就抽得更多了。可以說,在高油價、高抽成之下,司機每單的營收空間被不斷壓縮,只能通過不開或少開冷氣來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