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株BA.4、BA.5在台灣已有本土4例,是否會影響台灣未來疫情走向?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在直播節目中指出,新型變異株BA.4、BA.5不至於影響國內疫情從大流行走向地方流行,他認為國內若持續大流行警戒,8月底單日新增個案可能會維持在2.4萬至3.5萬之間;但若恢復到地方流行監測,則可能可以控制在9000例左右。整體而言,他仍建議:大家維持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

陳秀熙指出,台灣在面臨 Omicron 大流行後一方面要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 BA.4 及 BA.5 威脅,另一方面也必須嘗試恢復新常態生活,才能減少六月份因醫療量能緊縮醫護人力不足所造成間接傷害及死亡。他表示,台灣從地理區域從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 中彰南高、投雲嘉屏及離島感染曲線逐漸收斂,感染率皆下降至每日 0.2%以下,走向地方流感化。

若以年齡分層來看,20-49 歲、0-19 歲、50-69 歲以及 70 歲以上每日感染率分別收斂至 0.14%、0.20%、0.09%及 0.12%。而 20-49 歲、0-19 歲、50-69 歲及 70 歲以上社區免疫保護防火牆分別為 75%、63%、54%及 46%,其中 20-49 歲及 0-19 歲已築起高社區免疫防火牆。

而台灣目前除了年輕人築起防火牆進而保護年長者之外,疫苗、NPI 以及抗病毒藥物對於疫情控制有極大作用。 以台灣資料進行評估,台灣疫苗及 NPI 施打對於保護中症、重症及死亡效益高達 83% (95% CI: 82-83%)、83% (95% CI: 83-84%)及 84% (95% CI: 83-84%),其中施打追加 劑預防效益為 70% (95% CI: 70-71%)、71% (95% CI: 70-73%)及 72% (95% CI: 70-73%)。

陳秀熙指出, 國際間近期多數國家都遭受 BA.4/5 的侵襲,大部分國家的感染率皆有明顯上升,但上升幅度與過去流行的型態、追加劑施打的時間與覆蓋率具高度相關。

如法國、新加坡、義大利與以色列,陳秀熙推測由於過去追加劑施打的時間較早,免疫保護力已消退使得 BA.4/5 急速擴張,於新增個案中佔比高於5成以上,但其相對單日族群感染率仍維持於 0.15%左右。 而紐西蘭、澳洲、澳地利等國,由於過去追加劑覆蓋率較低,且過去未受到 Alpha/Delta 變種病毒的侵襲,因此於面對 BA.4/5 侵襲下,感染率持續上升,以紐西蘭為例,單日族群感染率已突破地方流行的上限 0.2%,而澳洲部分,仍維持於地方流行的感染率。

此外,台灣的感染模式與型態皆與澳洲相似,因此倘若比照台灣將面對 BA.4/5 情境之下,應不影響大流行轉為地方流行的情況。故根據國際間經驗推估,如於8月底,BA.4/5 占比達 40%且維持「大流行」警戒防疫下,陳秀熙認為單日個案數將由原先的 24000 人左右上升至 35000(單日族群感染率 0.2%),而轉為「地方流行」的社區監測,則將由原先的 6500 人上升至 9000 人(單日 族群感染率為 0.04%),整體而言,他仍建議:大家維持「新常態生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