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部長、無任所大使林佳龍在蔡英文總統6度勸說下,幾乎已經確定即將代表民進黨轉戰新北市長,這是在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已經欽定參選台北市長,而桃園市長提名人選林智堅市長正陷入「論文門」抄襲爭議風暴延燒之際,民進黨必須在新北市長候選人提名「最有戰力」的黨內菁英參戰布局的重要決斷,林佳龍只能在「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情勢下,臨危受命承擔這個「內憂外患兼具」的艱難挑戰,打一場幾乎難有勝算的政治戰役。談不上是所謂的「義無反顧」或「當仁不讓」,但卻是他個人真正「為黨承擔」的政治磨練及挑戰,重點不在輸贏結果而在選戰過程的政治攻防及行銷,有沒有辦法讓外界感受到他的領導整合能力與政治爆發力,可以在艱困的政治逆勢當中扭轉戰局與氣勢?這是他未來能否「孚眾望」擠身民進黨中生代接班領頭羊政治角色的嚴酷挑戰。

民進黨選對會於10日下午已經確定通過建議徵召陳時中與林佳龍分別參選雙北市,蔡英文黨主席也表示,期待他們組成「雙北雙箭頭」並肩作戰,為更好的台北、更好的新北、更好的首都生活圈而戰,全力贏得年底選舉。她認為面對全球政經變局,台灣要大步前進,正需要林佳龍的國際宏觀視野和城市治理實績,來趨動整合北北基桃首都生活圈,領航城市治理與跨域治理的大格局。

然而,林佳龍為什麼會在台中市長連任戰局敗選?儘管因素很多,包括韓流旋風波及之外,人和、眼高手低及政治幕僚圈過於狹窄的問題恐怕也是關鍵所在。這是林佳龍想「更上層樓」發展,甚至要面對新北市長選舉所必須克服解決的政治難題,如何清楚瞭解並掌握檢討自己的不足之處與政治弱項?找出可以好好「對敵」的選戰策略方法及操作方向?應該就是林佳龍在政治格局與能力上能否「逆轉勝」的自我挑戰。唯有如此,歷經這場「與國民黨最強對手侯友宜市長」對決的選戰磨練,林佳龍才真正有機會華麗轉身並「蛻變」為可以帶領民進黨與時俱進、脫胎換骨的領袖級政治人物。

因此,林佳龍參選新北的政治問題並不在於轉戰新北的理由與正當性問題,而是如何把北台灣或大台北「首都圈」跨域治理的整體規劃藍圖及連帶「引動」北北基桃躍升為「國際大都會城市」的價值與操作執行方向,成為選戰主軸及新聞聚焦的熱門話題?這才是林佳龍參選新北市長該有的政治格局與視野,否則若只把這場選戰定位為「如何打侯?」、「如何解決蘇貞昌的可能掣肘?」之戰術層次問題,那就已經是「未戰先敗」的自我設限,既沒有參選價值,也只會淪為「為選舉而選舉」的政治操作而已,根本很難贏得多數選民的支持與認同。

正因為如此,林佳龍本身就必須成為帶動民進黨北北基桃選戰主軸與氣勢的「火車頭」,幾乎就是以打準總統大選的模式來面對這場選戰的操作,既不能只是顧及新北市選民的選區組織經營及政治行銷宣傳,也不能夠只在意新北市城市治理的規劃政策與方向,而是要用整體「北台灣」或「大台北」的跨域治理及政治連動效應,「由外而內」的營造首都圈的未來圖像與願景,既能展現新北市未來發展的定位方向,又能帶動北北基桃共同轉型升級為「國際大都會城市」的跨域治理格局及政治能力,而這正是目前民進黨「完全執政」所最欠缺的執政難題及被外界多所詬病的「眼光短淺」問題,而林佳龍從政以來的各種政治歷練及挑戰磨練,就是在為此做好準備與努力,怎麼能不好好把握跳脫原有的傳統選戰模式窠臼,來打一場可以開創北台灣或大台北跨域連結治理模式,甚至整個台灣未來發展機遇的漂亮選戰呢?

當然,要打這樣一場具高難度的北台灣或大台北首都圈成形並躍升的新選戰模式,問題很多,也很容易犯了「眼高手低」的政治毛病,尤其是在許多問題都需要蔡總統與蘇院長「中央層級」的政治配合情勢下,林佳龍如何發揮領導整合能力來打「團隊戰」?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關鍵所在,再加上台北市、桃園市及基隆市的民進黨市長提名候選人願不願意有默契地配合操作?甚至是北台灣的民進黨各派系立委、市議員候選人及準備卸任的桃園市長、基隆市長的輔選或參選操作有沒有辦法好好配合?都是相當棘手的黨內難題,林佳龍會否因此孤掌難鳴而唱獨角戲?正考驗著林佳龍的人和能力與民進黨的團結合作對外的政治挑戰問題,這恐怕就是民進黨在北台灣整體選情能否翻轉局面朝正向發展的重大轉折及挑戰,就看蔡英文總統與蘇貞昌院長願不願意「全力以赴」配合輔選並化解、整合北台灣各選戰陣營彼此的重大歧見?難度真的很高,順利進行的政治波折也一定會難以避免,未必真的有機會能夠如此改變台灣的選戰模式與民進黨各掃門前雪的派系文化,可是,這難道不是台灣走向大未來發展該有的新政治文化與風貌嗎?

總之,林佳龍參選新北市長本身就是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不是因為侯友宜市長的高民氣聲勢很難被打敗,也不是國民黨的「好感度」究竟如何的問題,真正重要的是民進黨如何在選戰過程中贏回民心。林佳龍有沒有改正自己的缺點而展現該有的跨域城市治理格局往「國際化」發展躍升的領導統合政治能力?再有就是民進黨內「各自為政」的派系問題及黨內政治領導人的心胸格局氣度,絕對真的是難上加難的政治考驗及挑戰!

作者陳淞山:曾任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
本文原刊載於《美麗島電子報》獲作者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