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或獨裁政權極擅長於利用「公務機關、校園與軍中進行集體教化與馴服」。可笑的是,即使台灣已經轉型為民主的年代裡,曾經被馴化過或教化過的某部分人民,還依然難以完全走出當年被罩住的「威權幽靈」。
資深級台灣人都必然熟悉蔣介石在上世紀要「全國軍民同胞」天天高唱「反攻大陸」軍歌的往事,結果不但反攻無影還被趕出聯合國,接著就改成「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口號;再後來輪到蔣經國時代,當時的高、中、小各級學生都被要求認真開始轉成背誦「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所有役男也都曾在服役期間,每逢周四被強制規定要上莒光日電視教學努力學習「三合一敵人」的時代敘事。
中共全面展開對習近平的「表忠大比拚」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原本是猶太人格言,米蘭·昆德拉在1985年5月獲耶路撒冷文學獎時在典禮中的演講詞中引用了它,也在其重要著作《小說的藝術》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也都援用過。有許多西方哲人對此詮釋:因為人的自作聰明,也因為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們思考得越多,以為越接近真理了,卻發現我們反被上帝愚弄了。那麼,究竟誰在扮演上帝?
若果,我們還記得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7月21日在總統府內與民間團體代表會面時,曾說:「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我嘗在想:那時候,上帝到底該笑還是該表現憤怒?
6月27日,香港電台發出一則新聞〈蔡奇:北京過去5年成績是以習近平為核心領導的結果〉。報導寫道: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早上開幕,市委書記蔡奇發表報告時表示,過去5年北京取得的成績,最根本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巨大關懷的結果。蔡奇說,習近平有非凡的雄才大略,有他的定向引航就有無窮的信心,無往而不勝。國家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掌舵領航是黨的核心習近平,形容他是時代呼喚、人民期盼和歷史選擇,是主心骨、頂樑柱、定盤星。
此外,前不久採用鐵腕強硬封城且被認為是習近平心腹的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最近在第12次黨代會上也很肉麻地表示,「最有力的行動是勇擔總書記賦予的光榮使命」。
評比一長列最肉麻的表忠名單中,一般認為以天津市市委書記李鴻忠的措辭最為露骨。在天津市黨代會的工作報告中,李鴻忠說,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的地位和權威。他還說,要自覺在政治上堅決維護核心、思想上高度信賴核心、感情上衷心愛戴核心、組織上自覺服從核心、行動上始終緊跟核心等等。
相關報導指出,這位天津書記李鴻忠曾經在數年前第一個用「習核心」稱呼習近平,之後又發表過「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等金句。
習近平無膽在香港過一夜,卻妄想稱霸太平洋?
在各地高官如此肉麻吹捧的簇擁中,習近平於30日親赴香港,並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5週年大會暨新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職典禮。全港也因此進入最高鎮暴防恐等級,不僅維多利亞港上空設立了(無人機)禁飛區,全港區域內的地鐵站自凌晨起完全關閉。
為了確保活動正常,港府要求出席七一活動的官員、立法會議員、及媒體每天都必須進行核酸檢測,並在活動前入住隔離飯店。但多家國際媒體在28日陸續收到通知,全部或部分已預先登記的記者,因「保安理由」被拒出席採訪,且未進一步交待原因。對於當局突然作出的安排,記協表示極度遺憾。
這是習近平在武漢肺炎疫情興起後的兩年多以來,首度離開中國「真正國境」領土。而布置如此超超級規格的「反恐」場面,習近平竟然連在香港睡一晚的膽量都沒有!
看著草木皆兵的香港,全世界都在猜測,習近平到底是因為害怕被暗殺呢?還是比較怕被染疫?
稍早前的6月17日,美媒「美聯社」刊出一則令人矚目的新聞《為什麼中國否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該文舉出,香港正準備推出新的中學教科書,否認中國領土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中國共產黨統治者說,這座半自治城市和附近的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只是被外國勢力佔領,中國從未放棄對它們的主權。
習近平再竄改歷史,否認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
這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的立場,但此舉進一步證明了北京在 2019 年要求民主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後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加強其對歷史和事件的解釋並灌輸愛國主義的決心。
美聯社的這一則報導說,記者看到的一本新教科書說:「香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雖然香港在鴉片戰爭後被英國占領,但它仍然是中國領土。」
這種歷史書寫的基本用心,被認為是針對台灣而一體適用的歷史的敘事模式。獨裁者確信,當謊言說了1000遍就會成為真理。
據香港《南華早報》(SCMP)本週早些時候報導,香港4套新版的「公民與社會發展教科書」11日於網路上發布,提供香港學校選擇給今年9月的中四學生使用。負責編纂內容的3家出版社在書中寫道:「中國政府從未承認19世紀讓英國控制香港的不平等條約」,並稱在北京當局要求下,聯合國已於1972年將香港從殖民地名單中刪除。
新教科書旨在推動香港的制度在價值觀上更接近中共編制的專制標準,特別是在政治和歷史領域。習近平越來越多地將他的強烈羨憎式的民族主義和日益獨裁統治的自擂式願景強加於被踐踏的該地區。
其實中共竄改歷史並將之徹底壟斷為依附其意識形態的史觀之惡習早已是慣性。倫敦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的中國政治專家史蒂夫·曾(Steve Tsang)評斷說:「共產黨壟斷了中國的真相和歷史」,「在習近平的歷史觀中,事實只是偶然的。只有解釋很重要。而且只允許一種解釋。」
令人奇怪的是,如果香港「不曾是」英國殖民地,那中國繼續在慶祝什麼「收復」25週年呢?
末代港督彭定康怒嗆:當我是塑膠嗎?
為此,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當然立即跳腳。6月17日當天,在一份知名國際媒體組織的刊物「Project Syndicate」上,彭定康發出抨擊文:《中國讓我隱形》(China Has Made Me Invisible)。在引文,我們不難讀出這位末代港督的憤怒之言。
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教育首先是關於改造靈魂。但是,儘管中國共產黨正在廢除任何講述香港過去和民主願望真相的教科書,但歷史事實不能永遠抹去。
文章開篇,他就直斥:「我剛剛發現我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至少就中國共產黨的暴徒而言。」(I have just discovered that I never really existed, at least as far as the goons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concerned.)
他接著寫道:
「在讓香港變成警察國家的最新舉動中——催淚彈或電擊槍取代紫荊花作為城市的標誌只是時間問題——北京當局採取進一步措施管理教育系統。對共產黨人來說,教育首先是靈魂工程,因此,中共現在廢除了一切講述香港歷史和志向真相的教科書。
中共甚至否認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顯然,這只是一塊被占領的土地。沒有殖民地就沒有總督,我從1992年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五年後香港回歸中國統治。」
彭定康在文末寫下類似詛咒似的斷言:「這一前景讓習近平感到恐懼,也解釋了為什麼李家超的家人,就像即將離任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樣,可能會保留他們的英國護照。」
對於曾經用心將香港這個殖民地經營成東方之珠的英國人來說,如今卻落到這個下場,真的是情何以堪!
英國首相強生也發表公開談話誓言,英國不會放棄香港,英國在25年前對香港及港人作出承諾,而且現在有意保持,盡一切能力確保中國守信,重新實現港人自治,讓大家再一次不是以傷感,而是歡笑面對香港的未來。
英國外相:要協防台灣共同抵抗中共入侵?
與此同時,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峰會週二(6月28日)在德國落幕,會後聲明中,七國領袖對中國與俄國做出尖銳批評,譴責中國「不透明和扭曲市場」的國際貿易行為,並承諾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俄羅斯方面,則決定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加強對莫斯科的懲罰性措施。
七國集團領導人在閉幕詞中表示,他們將尋求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並強調中國應該敦促俄羅斯停止戰爭,尊重香港的人權、避免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同時改善其透明度不高的貿易和經濟做法,但同時也稱「有必要與中國合作應對共同的全球挑戰」。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在6月29日通過的新戰略概念,首次點名中國是北約未來十年的戰略優先要務。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直言批評中國「霸凌鄰國、威脅台灣」。
然而,普遍性的反應,多數認為G7的這份聲明其實更像是「狗吠火車」,自嗨的表態成分遠多於實際效用。
倒是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在北約峰會上直接警告中國的一番陳詞對台灣而言可能還更實際。她說,任何想要入侵台灣的企圖都將是「災難性的誤判」。同時,英國和其他國家應該重新考慮,與使用經濟實力「脅迫」手段的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
英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在特拉斯於北約發表該言論的前一天,她在英國下議院中呼籲,英國應採取更迅速的行動,來幫助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以防範中國的入侵,並稱這是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中,發現的重要教訓。
「我們應該早點做事。我們應該早點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特拉斯說,「我們需要為台灣吸取這個教訓。我們發送的每一件設備都需要幾個月的培訓,所以我們越早做越好。」
這次俄烏戰爭,英國是最堅決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大國,英國首相強生在這次G7峰會前夕還特地透過聲明表示他支持的決心:「烏克蘭可以戰勝,也將會戰勝,但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才做得到。現在不是放棄烏克蘭的時候。」
在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英國乃是僅次於美國的軍事援助國,而對應其外相特拉斯此番公開發言,台灣如果能夠從英國進口最先進科技武器,比如像價廉的NLAW導彈和星光飛彈及105、155移動式砲車和各型戰車等等,不僅會是台灣的國防與外交的另一次重大突破,也會讓侵略者大幅改變其入侵的戰略思考。
作者陳昭南: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為網路媒體專欄作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