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會 19 日舉行第二輪選舉投票,總統馬克宏的中左翼「同在聯盟」(Ensemble)喪失國會絕對多數,梅蘭雄的左翼聯盟成為國會第二勢力。

據法國內政部 19 日晚間公布的初步結果顯示,馬克宏的「同在聯盟」獲得 577 個議員席位中 245 席,佔據相對多數,但並未獲得超過 289 席的絕對多數席位。

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LFI)領袖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帶領的「新民眾生態和社會聯盟」(NUPES)獲得 124 席。

曾與馬克宏爭總統大位的勒龐,率領的極右派「國民聯盟」(RN)寫下黨史最好成績,拿下 89 個席次。右翼「共和黨」(LR)獲得 61 席。

在剛組建的內閣中,數位部長在選舉中落敗,衛生部長布爾吉尼翁等未獲得議會席位,將根據規定離開職位。

據法媒報導,左翼聯盟成為第一大反對派並不意外,但國民聯盟的崛起卻是史料未及,過去幾周的民調都預估他們僅能拿下 20 至 50 席,與其 2017 年的 8 個席位相比,此次拿下 89 席相當意外。

勒龐表示,國民聯盟的目標就是讓馬克宏無法成為掌握權力的少數派總統,只能尋求政治重組。此前勒龐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 41.45% 敗給馬克宏 58.55%。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已經數十年沒有出現過「沒有政黨獲得絕對多數席位」的情況,這意味著各黨派之間必須達成權力分享和妥協。

《路透社》也預測,未來法國政壇有三種走向 :

第一種是各方建立執政聯盟,此前普遍認為馬克宏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是得票率第四的共和黨,施政計畫也較為類似。但共和黨表示拒絕合作執政,並稱與馬克宏之間沒有任何協議,但如果法案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共和黨就會投票。

第二種可能是,為建立執政聯盟,國民議會只能就具體法案逐項進行談判。這在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只有 1988 年的前總統密特朗出現過。

最後一種可能是,各方無法達成一致,馬克宏政府只有有限的行政權力,甚至可能無法在年底通過預算法案。

根據憲法,馬克宏有權隨時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但他不能保證在第二輪投票獲的多數,且一年內不能再次解散議會。假如重新選舉失敗,要求制度改革、總統辭職的呼聲或將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