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最後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USS Kitty Hawk,CV-63)」在歷經4個半月的海上拖帶航程,5月31日駛進德州(State of Texas)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附近海域,大批民眾在海灘邊看到船艦紛紛拿起相機紀錄這艘服役長達半世紀的美國海軍主力航空母艦的最後身影。

「小鷹號」為美國海軍傳統動力超級航空母艦「小鷹級」(Kitty Hawk class)的首艦,卻是該級別最後一艘退役的航艦,1956年安放龍骨,1960年下水,1961年成軍服役,一直到2009年才退役,一共服役52年,是目前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滿載排水量8.1萬長噸,可搭載85架艦載機。

「小鷹號」艦史十分精采豐富,參與過越戰及波斯灣「永續自由行動」與伊拉克自由行動等任務,母港為日本橫須賀港,服役期間多在亞洲地區活動。「小鷹號」有兩項相當重要的艦史紀錄都與中國有關,一是1994年巡弋黃海與解放軍對峙事件,二是2007年訪港被拒,取道台灣海峽返回日本。

1994年10月,「小鷹號」奉命執行封鎖北韓西海岸對抗「朝核危機」任務,從小鷹號起飛的「S-3維京式」反潛機在黃海海域偵測到不明潛艇(事後證實是解放軍舷號403的「091型」攻擊核潛艇),反潛機投擲聲納浮標進行定位測算,解放軍潛艇規避潛航但仍遭反潛機鎖定,美方驅逐艦更使用主動聲納定位。據稱在追蹤定位過程中,美艦駛入中國12海浬「領海」範圍,解放軍派出2架「殲-8」和2架「蘇-27」戰鬥機與小鷹號艦載F-14發生空中對峙,中方宣稱「殲-8」一度以火控雷達鎖定小鷹號,衝突一觸即發。

2007年11月19日「小鷹號」暨所屬艦群共9艘,計畫於11月21日訪港停留4天,但遭「回歸」10年的中國政府拒於門外,小鷹號等艦遂於11月23至24日陸續取道台灣海峽返回日本,艦載機還升空警戒,引發中國緊張。外界解讀,小鷹號取道台灣海峽,是在對中國示威,藉此表達美方對遭拒訪的強烈不滿,但官方說詞則稱是「天候考量」,後來更衍生出現在常用的「正常的通過公海航行」。

「小鷹號」2008年將東亞防衛任務「交棒」給「尼米茲級」(Nimitz Class)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CVN-73)」,2009年回到美國退役。雖然有不少退伍軍人募資,希望能保留改造為博物館,但在維修經費和技術保密的原因下,美國海軍2017年仍宣布要拆除,由於拖帶費用龐大,美軍2021年以象徵性的「1美分」價格,「賣」給德州布朗斯維爾的「國際拆船有限公司」。

小鷹號「最後航程」是從太平洋東岸華盛頓州(State of Washington)布雷默頓(Bremerton)到美國西南部加勒比海旁的德州布朗斯維爾,由於重要軍事裝備、導航設施大部份均已拆除,小鷹號只能由拖船拖帶航行,又因體積過大,無法駛入巴拿馬運河,所以只能繞遠路,改道穿越南美州最南方的麥哲倫海峽後,再北上前往加勒比海,航程長達2.57萬公里。今年1月15日出發,5月31日抵達,共計耗時4.5個月。

美軍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CV-63)」歷經4個半月的海上拖帶航程,5月31日駛進德州布朗斯維爾附近海域,民眾拿起相機紀錄這艘服役長達半世紀的美國海軍主力航空母艦的最後身影。   圖:翻攝彩虹熊_白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