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寧艦」率 7 艦公開穿越日本宮古海峽,引發日本及美國的警戒。此次「遼寧艦」編隊可謂是創下了一項新紀錄,即人民解放軍海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航母編隊。中國軍事專欄《聆聽視野》指出,中國海軍這次出巡不只水面上的 8 艦,水下應該還有潛艇陪同。
中國航母「遼寧」艦時隔 5 個月,再次攜萬噸大驅「南昌」艦東出,經宮古海峽駛向西太平洋。這次解放軍出動了 5 艘驅逐艦、 1 艘護衛艦、 1 艘綜合補給艦組成總共多達「7+1」、 8 艦的龐大護航陣容,這是近年來中國航母編隊執勤時最龐大的陣容。
日本自衛隊觀測到的航母編隊包括航母「遼寧」艦, 055 型驅逐艦「南昌」艦(舷號 101 )、052D 型驅逐艦「西寧」艦(舷號 117 )、「烏魯木齊」艦(舷號 118 )、「成都」艦(舷號 120 ),052C 型導彈驅逐艦「鄭州」艦(舷號 151 )、054A 型護衛艦「湘潭」艦(舷號 531 ),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舷號 901 )。
解放軍這次編隊中噸位最小的艦艇是 4000 噸級的 054A 大型護衛艦,數量僅有1艘,其餘戰鬥艦艇皆為神盾艦,尤其是有著萬噸大驅美譽的「南昌艦」。至於補給艦, 901 型綜合補給艦以 4 萬噸級的體量也足以傲視群雄,在全球同類型特種艦艇中,僅有美國海軍的補給艦能與之相媲美。因此,無論是艦艇數量、品質,抑或是總噸位,此次的「遼寧艦」編隊都達到中國最高水準。
相較於中國的重「氣派」,美軍反而重實用,已經從「航母戰鬥群」轉為「航母打擊群」的概念。
1995 年。根據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簽署的正式指令,一個航母戰鬥群通常最多會包含 10 艘各類艦艇,其中的核心是航空母艦本身,配屬 1 個巡洋艦大隊、 1 個驅逐艦中隊、 1 艘快速綜合補給艦和 2 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巡洋艦大隊包含 2 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驅逐艦中隊由 2~3 艘伯克級驅逐艦和 1~2 艘佩里級護衛艦混編而成。
這種大規模編制維持了 18 年,直到 2013 年,美國海軍調整了航母編隊的編制,不再固定配屬艦艇的數量,而是以實際任務需求進行靈活配屬。但通常情況下,編隊的規模都會遠小於 1995 年定下的編制表,這種航母編隊也不再被冠以「航母戰鬥群」的稱號,而是改稱「航母打擊群」。
美國海軍之所以能接受航母編隊規模的「瘦身」減少,大概出於幾個原因: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和佩里級護衛艦的逐步老化與退役,使得航母編隊配屬艦艇的可出動率出現下降。如今美國海軍僅有 11 艘巡洋艦在役,佩里級護衛艦則在 2015 年就全部退役完畢,美軍無論如何都無法為現役的每個航母編隊配屬 2 艘巡洋艦。
天基預警探測手段的成熟和「宙斯盾」艦的性能完善,使得美國航母編隊無需繼續維持大編制。太空中的衛星可更好地為航母編隊提供種種資訊資料,而「宙斯盾」系統的持續升級完善,也使得艦艇處理多批次目標的能力有所提升,即便護航艦艇數量減少,也不至於讓航母編隊的戰鬥力出現下降。
固化的編制不適合應對不同種類的威脅和對手。如今,美軍航母打擊群往往還會與以兩棲攻擊艦為中心的兩棲戰備群混編,以應對海上、空中、水下和由海向陸等不同任務需。比起盲目地維持固化編制,「航母打擊群」配屬艦艇的靈活性,賦予了航母編隊更多的能力。
不難發現,如今的美國航母編隊遠沒有2013年之前那麼「氣派」,航母身邊不再簇擁著那麼多護航艦艇,甚至有時美軍航母僅在 1 艘巡洋艦、 1 艘驅逐艦和 1 艘核潛艇的護航下,就會被部署到任務海域執勤。
當然了,美軍航母編隊也不會總這麼「寒酸」。2021年,赴亞太海域活動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編隊,就配屬了多達 6 艘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雖然編隊內沒有巡洋艦,但 6 艘伯克級艦也足以提供強悍的防空反導和對陸打擊能力了。由此可見,隨著任務和威脅等級的不同,現代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編制也是隨時可變的。
《聆聽視野》表示,「遼寧艦」戰鬥群此次出海訓練的一大重點科目就是對空作戰,尤其是高烈度的防空反導作戰。這其中既要鍛煉單艦抗飽和攻擊的能力,更要注重整個邊度的指揮和協調能力,這樣才能讓各艦的火力通道得到充分發揮。僅從這支編隊的對空作戰火力通道數量來看,已經超過了常見的美軍單航母打擊群。
《聆聽視野》也說,日方公開的「遼寧艦」編隊中,並未提及是否有潛艇存在,即不排除有解放軍核潛艇以潛航的方式同水面編隊共同行動。倘若確有潛艇加入,那這支編隊的規模、總噸位和綜合戰力將更加難以估計。
以美軍航母打擊群為例,為航母護航的核動力潛艇上會有一位潛艇協調官,通常由艇長或副艇長擔任。潛艇協調官需要為反潛艦艇上的水下作戰指揮官提供協助,以便更好地排除敵方潛艇的威脅。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潛艇協調官需要保證己方艦艇不至於在反潛作戰中,誤傷己方潛艇。
美軍的航母艦隊。 圖 : 翻攝自聆聽視野
美軍艦艇發射導彈。 圖 : 翻攝自聆聽視野
解放軍軍艦艇上的防空火砲。 圖 : 翻攝自聆聽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