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數持續攀升,接觸到確診個案的機會也擴大,若是身邊的人確診該如何自主應變?《新頭殼》也為大家統整7大QA,讓您一次掌握。
Q1:身邊有人確診怎麼辦?
A:若是身邊親友確診,可依自己是否為密切接觸者來看是否需要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等。
Q2: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A:確診者確診前4天,和確診者在無適當防護下,曾面對面接觸超過15 分鐘以上的人。
若是密切接觸者:請先在家中配戴口罩自我隔離,避免與同住家人接觸及使用相同衛浴,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及幼童。同時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喘等疑似症狀,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
若非密切接觸者:需要自我健康監測10 天,並等待該名接觸者的檢驗結果,若該名接觸者為陰性,則可解除監測;若為陽性,將轉為確診個案接觸者,依照密切接觸者流程執行相關防疫措施。
Q3:「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監測」有什麼差別?
A: 居家隔離:對象為確定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依照衛生單位指示隔離。
自我健康監測:對象為「與確診者有相同足跡的民眾」,監測期間應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點,如必須外出時,應全程戴口罩。
Q4:居家隔離、居家照護時,可以叫外送嗎?
A:可以,只要外送人員落實實聯制登記,並做好消毒措施即可。
Q5:確診了怎麼辦?
A:若到醫療院所或採檢站做PCR後被告知確診,將視確診者症狀輕重程度、年齡,分派至醫院、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或居家照護。
醫院目前只有收治中重症、70歲以上高齡、血液透析、懷孕36周以上確診者。其餘確診者會送加強版集檢所或採居家照護。選擇居家照護者須為無症狀或輕症個案,且小於65歲、未懷孕或洗腎。此外須滿足確診者1室、同戶未確診者小於4人,且非65歲以上、孕婦、洗腎者等條件。
Q6:符合什麼條件可以解除「居家隔離」?
A:居家隔離天數為10天,與確診者最後接觸日的隔天算作第1天,隔離期滿前檢驗陰性可解除隔離,解隔後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Q7:輕症、無症狀確診者符合什麼條件可以解除隔離?
A:指揮中心4月18日表示,調整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解隔離治療條件,只要是無症狀或症狀緩解,符合3個條件的其中一個,就可以解隔離,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距離發病或採檢日第4天內:2次PCR或快篩結果為陰性或是Ct值30以上。
距離發病或採檢日第5到9天:追蹤一次採檢陰性或是Ct值30以上。
距離發病或採檢日達10天:不需要採檢。
解隔離的快篩必須由醫事人員執行;居家照護的確診者不適用第一及第二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