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公布2023財年國防預算總金額8133億美元,包含國防部提出的需求7730億;其中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申請預算2309億,同時為打造新的「星座級」巡防艦(Constellation-class frigate)及「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潛艇(Columbia-class submarine),海軍要求讓包括9艘瀕海作戰艦在內的24艘艦船退役,以節省約36億的經費。而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報導,9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Freedom-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已準備好進行早期處置」,目前只等待國會批准。
9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艦齡最長10年,最短僅2年,分別為沃斯堡號(LCS-3)、密爾沃基號(LCS-5)、底特律號(LCS-7)、小石城號(LCS-9)、蘇城號(LCS-11)、威奇托號(LCS-13)、比靈斯號(LCS-15)、印第安納波利斯號(LCS-17)以及聖路易斯號(LCS-19)。其中沃斯堡號、底特律號、小石城號等3艦在2022財年就提出退役的要求,但遭到美國國會否決。
美國媒體以「海軍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項目」形容,稱「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從誕生以來,注定就是一場災難」,指出除了艦上機電系統過於複雜外,聯動齒輪故障也經常傳出故障;此外還有火力弱小、任務目標不清晰、造價高昂、作戰包轉換速度慢等缺點。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網站在2020年時曾半開玩笑地稱,現有的「自由級」戰艦可以很容易賣給任何其他需要這些艦船的盟友,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希臘和台灣;「台灣已經展示出能夠讓不靠譜的艦船繼續運作的高超技能」,可能會成為剩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另一個主要接受者。
事實上,美軍曾經希望藉由改變主要任務形態讓該艦種「復活」。例如希望這些船艦能擔任反潛作戰任務,以在艦隊中尋找在過去幾年中服役的更先進的俄羅斯潛艇;但雖然在早期測試中顯示出「希望」,但同樣由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製造「AN/SQS-62拖曳反潛聲吶」,不僅有穩定性的問題,搭配自由級另有拖曳的問題;所以任務模塊遭到「終止」。而沒有新的功能狀況下,美國海軍評估為自由級艦艇修理複雜的組合裝置需要出乎意料的成本,得出「不值得讓這些艦艇繼續服役」的結論。
而除了現役的9艘艦艇外,自由級另有6艘已開工建造,海軍打算將這些艦艇分配給美國中部和南部司令部,擔任水面運作的變體船隻。若美國國會同意自由級的退役及改分配,則等同讓自由級全面退出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
根據記載,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長115公尺、寬17.5公尺,滿載排水量3410噸,與台灣「康定級」巡防艦相近;武器系統僅有57mm快砲、Mk-44巨蝮二式鏈炮、RIM-116滾體飛彈,可艦載掛載AGM-114L長弓地獄火飛彈的H-60R/S直升機1架。考量台美軍售及維護成本,以及國艦國造的「震海計畫」,台灣會不會想要接收這批退役艦,恐怕還值得再三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