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2)月底《美麗島電子報》與「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支持度最高,對國民黨反感度最高。對此,資深媒體人蔡詩萍今(11 日)於臉書分析,點出國民黨的最大問題在於「團結」。

蔡詩萍指出,團結一詞似乎只對國民黨是問題。「但國民黨喊團結喊得很大聲,卻屢屢沒法團結!民進黨呢,內鬥很兇很猛,團結最終卻不成問題!」

蔡詩萍認為,民進黨有派系內鬥,卻也弔詭的促成了民進黨的團結。「看似矛盾,卻也很統一,這是矛盾統一律。」派系搶資源是為了生存,但派系的生存是以黨的生存為前提,因此,在最終關頭下,民進黨僅能團結,以黨的生存為優先,贏了再來分資源、搶位子。「所以民進黨內鬥卻團結,這不是靠口號喊喊,而是,很務實的考量。」

至於國民黨,雖然沒有派系,只有強人、黨中央。「但強人不在後,山頭林立,一味搶黨中央,然則黨中央來來去去,『一朝天子一朝臣』,聚散兩依依,散了就散了。」

蔡詩萍指出,派系是客觀存在,會一生二、二升三。因此在鬥爭中,會想到未來。「山頭是主觀意志,隨形勢變化,頭兒玩完了,樹倒猢猻散,誰管未來如何!」

蔡詩萍認為,兩黨除了派系與山頭的差異外,最關鍵的因素是,「民進黨基本已解決黨內路線爭議,在台灣主權獨立,抗中保台的意識型態下,務實的調和出『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矛盾統一。」但國民黨卻恰恰相反。

蔡詩萍指出,國民黨在抗拒「李登輝路線」後,躑躅在「一個中國」還是「全力保台」的困境中。因此,國民黨的支持者陷入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的拔河,民主進程上則陷入保守被動的泥淖而無法創造議題。

而民進黨雖然內鬥、搶位子、搶資源,但各派系很清醒,明白不能失去台灣主流社會的價值與認可,因此,蔡詩萍認為,民進黨不會有任何派系「頭殼壞去」,鬥到離開黨。但國民黨卻恰恰相反,其內鬥往往是路線爭執、意識形態的分歧,鬥到最後即便坐擁黨中央,也是再次分裂、再次離心的開始。

因此,蔡詩萍認為,國民黨的困境,並非「喊什麼團結」,而是「拿什麼來團結」。他指出,國民黨與其喊團結,不如認清黨內「分歧」的現實,展開「路線的辯論」、「認同分歧的辯論」,來讓黨內瞭解問題究竟出在哪。

蔡詩萍強調,不明白自己問題出在哪的黨,是無法喊團結的,談了也僅是和稀泥、打馬虎眼。「社會主流民意對國民黨失望,並非國民黨不團結讓人失望,而是,國民黨根本不知今夕何夕,不知台灣人在想什麼,這才是主流民意失望之所在!懂了沒,國民黨人?!你還沒有資格談團結!」

蔡詩萍臉書全文前半段。   圖:翻攝蔡詩萍臉書

蔡詩萍臉書全文後半段。   圖:翻攝蔡詩萍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