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繼美國去年提出「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歐洲聯盟昨(8)日公佈「歐洲晶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計畫,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3700億元)的公共和民間投資。此外,歐盟肯定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地位的重要性,歡迎台灣企業與歐洲合作。「歐洲晶片法案」計畫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讓歐洲晶片在2030年全球市佔率從現階段的10%倍增至20%。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洲晶片法案」能強化供應鏈韌性,歐盟也將透過投資、監管,以及與戰略合作夥伴合作,讓歐洲成為晶片產業的領導者。另外,關於合作對象,她點名理念相同夥伴,包括美國或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兼數位執委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及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出面說明法案時,公開肯定台灣是「歐洲晶片法案」理念相近的夥伴。
維斯塔哲表示,晶片對於歐洲產業的競爭力非常重要,歐洲不應該依賴單一國家或公司確保供應穩定,在研發、創新、設計、製造等方面要更加努力。她也提到「歐洲晶片法案」會與全球夥伴合作,避免出現供應危機,進行中的討論涉及台灣的台積電,表示歐洲市場也對台積電開放。
布勒東強調,如果沒有晶片,難以進行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也無法確保科技領導地位,確保晶片供應鏈具有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歐洲會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晶片廠中,維持競爭力,並創造就業機會。另外,他提到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地位非常重要,歐洲使用的半導體可能50%是在台灣生產,台灣擁有許多專業知識,歐洲歡迎與台灣合作。
晶片在數位轉型與地緣政治上都相當重要,包括自動駕駛、雲端運算、物聯網、5G與6G、太空與國防產業、超級電腦等市場,都需要穩定的晶片供應鏈。不過,「歐洲晶片法案」後續將需由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通過,因以荷蘭和北歐國家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傾向抗拒任何擴大國家補助範圍的計畫,預計通過需要協調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