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人冷心更冷,情斷魂斷腸亦斷。歲末年終再聞噩耗,去年7月30日,李登輝總統過世;今年12月17日,演藝工會理事長康凱證實,以電影《悲情城市》的精湛演出,榮獲1989年第26屆金馬獎影帝的演員陳松勇,已在林口長庚醫院安寧病房去世,享壽80歲。

1988年蔣經國惡貫滿盈後,高級外省人最憤憤不平的就這2件事:一是李登輝沐猴而冠做了總統,二是陳松勇小人得志當了影帝。

在國民黨的宮廷朝儀下,吃慣了40年兩蔣皇糧,脊梁骨質嚴重疏鬆的高級外省人,當然沒種公開挑戰李登輝;但對另一個走了「狗屎運」的陳松勇,就不必收斂自己的鄙夷了。

有個自視甚高的華國演藝圈男戲子,劈頭就質問陳松勇:「你憑什麼拿影帝?」這高級外省人本以為自己能用籍貫來佔上風,不料陳松勇自信又肯定地回答說:「憑我的氣質!」

當時高級外省人掌控的媒體,都把陳松勇的回答視為搞笑,因此也只淪為次日影劇版上的花邊新聞。30年後重新回顧這則「陳年趣聞」,卻又不勝唏噓,為何台灣的演藝圈裡,迄今依然只有黨國標準的「偽中幫氣質」。

像本魯這年紀的鄉民應該都記得,戒嚴時代的王羽跟高凌風,都是社會版上的常客,不是砍人就是被砍,不是帶槍就是被人開槍;相反的陳松勇卻跟今天的顏寬恒一樣,隨時都可以秀出「良民證」。

然而在黨國媒體的洗腦下,反正台灣人就是流氓,外省人即使到了韓國瑜那種程度,依然能自己出書提醒你韓先生要來敲門,甚至有大學教授出書告訴大家這叫做「韓氏兵法」。唉!這就是台灣,從戒嚴時代到今天依然沒變的台灣。

陳松勇真的只是不讀書的流氓嗎?

在台灣的高級外省人,他們看到「偽中幫」的藝人郭子乾、邰智源、洪都拉斯……年輕時跟孫越孫叔叔一樣,都只能當諧星或演反派;但過了中年之後,反而能當上主角,而且戲路多元,就會相信他們一定好學不倦,否則就不可能在演藝圈裡「走老運」。

但奇怪的是他們卻堅持不願相信,像陳松勇這種年輕時只能跑龍套的小咖,中年之後可以當主角,甚至得獎的台籍演員,也是喜歡讀書的藝人,卻只是一味堅信那是在「走狗屎運」。為何他們不願拆掉自己眼中的竹籬笆,將心比心地看待其他本省籍藝人呢?

1941年出生於台北農安街的陳松勇,4歲那年二戰結束,6歲進入國民黨接收的螢橋國校就讀。但是家住中山區的陳松勇,為何才6歲就要走路到幾公里外的古亭區上學?陳松勇後來始終沒解釋這件事,只知道他讀了一年,到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

不過陳松勇曾提到,他青少年時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跟著父親賣水果,或是出外打打零工。直到16歲那年,遇到一位漢學先生,免費教他用台語從頭到尾讀了1915年上海廣益出局出版的《增廣唐著寫信必讀》。

鄉民們別誤會《增廣唐著寫信必讀》,只是一本尺牘類的應用文。從前有很多失學兒童,到了成年後,就有了想要識字寫字的需求。但是國立編譯館的小學課本,那種「好學生,早早起,揹著書包上學去。」內容對成人又太過幼稚。因此「寫信必讀」不只是教成人寫信看信,連珠算、字彙、地理等也包括在內。

陳松勇原本在台視擔任道具等雜工,偶爾也客串些小角色。直到1971年連續劇《阿公店》拍攝期間,劇中飾演原住民青年「卡馬拉」的台語片演員喬松(本名蔡勝雄,28歲),車禍意外喪生,陳松勇才遞補升格為簽約基本演員。。

之後陳松勇在台視又演出很多台語連續劇,也在好幾齣電影裡露過臉,但受限於外型與知名度,始終沒什麼代表作。

陳松勇為何從台視跳槽華視

1977年製作人黃宗弘為了報復台視的封殺,不僅慫恿鳳飛飛跳槽中視,還把張小燕也挖去華視,在周日晚間主持大型綜藝節目《飛燕迎春》。但張小燕主持了51集後,忽然宣布要請半年的產假,華視高層與黃宗弘都傻眼了。

如果不找代班主持人,保留週日晚間的黃金時段,產後復出的小燕姊,勢必又跳槽別台。但大牌的不可能願意代班,小牌的又撐不住收視率。黃宗弘想來想去,就找了好友陳秋燕來代班,這樣節目名稱只要先改為《新飛燕迎春》,半年後張小燕復出後,同時段又可改回《飛燕迎春》,讓小燕姊順利歸巢。

《新飛燕迎春》由台語片演員石英與陳秋燕聯手主持,但是面對同時段中視鳳飛飛主持的《一道彩虹》,比唱歌陳秋燕當然不是鳳飛飛的對手,於是黃宗弘找了陳松勇、張柏舟、方雋與呂文忠4個台語男演員組成「飛燕組」,與谷音、程秀瑛、譚艾珍與尤美組成「迎春組」,演出4生4旦的橋段短劇,陳松勇也就順勢從台視跳槽華視。

這時正是國民黨打壓台語最嚴厲的階段,本來每天晚上3台各有半小時的台語連續劇時間,現在被新聞局限制每4個月有一台要改播國語,也就是改成每晚只剩2台能各播半小時的台語。這個限制讓台語演員的出路更窄,即使收視率較高的節目,遇到輪播國語那4個月,也要被迫腰斬。

當時國民黨的政策,就是要逐步消滅台語,讓老三台完全只播國語。結果黃宗弘卻另闢蹊徑,讓陳松勇這些台語演員,能到綜藝節目裡演短劇,這當然惹惱了新聞局,於是又以陳秋燕沒大專學歷為由,禁止她繼續主持。

華視為何對陳松勇前倨後恭?

由於國民黨持續加壓要消滅台語,從台視跳槽華視後的陳松勇,演藝事業更加黯淡。據華視歌仔戲團長葉青回憶,陳松勇當時兼差賣玉,葉青也光顧了他不少生意。

但是到了1988年,陳松勇終於熬出頭了。蔣經國惡貫滿盈後,侯孝賢開拍以228為背景的電影《悲情城市》,其中男配角「林文雄」,在製作人楊登魁的堅持下,侯孝賢才勉強答應改用陳松勇。

沒想到戲開拍後,男主角梁朝偉飾演的「林文清」,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即使扮演不用說話的啞巴,大家也看得出來,在本片中陳松勇的演技,遠比梁朝偉到位。

《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最佳影片獎(金獅獎)後,由於這是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上首次獲獎(亞洲影展是分配的,無討論必要)國民黨迫於國際壓力,一刀未剪的以輔導級上市,並且上映後票房刷新紀錄。

挟威尼斯金獅獎的餘威,《悲情城市》參加1989年第26屆金馬獎時,國民黨不敢再惡搞,陳松勇取代梁朝偉,入圍最佳男主角,打敗香港人成龍的《奇蹟》與外省人鈕承澤的《香蕉天堂》。

陳松勇這個金馬獎為何特別有意義?因為在此之前,1967年歐威的《故鄉劫》與1972年的《秋決》,以及1978年柯俊雄的《黃埔軍魂》,雖然也算是本省籍演員獲獎。但歐威與柯俊雄演的都是政策片,而且是拍完後再另外找人配音。

以往的金馬影帝,就只有外省人與香港人能得,台灣演員必須被黨國體制閹割改造後,才有機會分一杯羹。就像陳松勇在劇中的那段經典對白「可憐的台灣人,生來就是給千人騎、萬人幹。」

在陳松勇得獎前半年,華視為了「節流」,自動解約了100名基本演員,其中大多是台語演員,45歲的陳松勇也被「強迫退休」。不料風水輪流轉,半年後陳松勇獲得影帝,接著又主演多部電影,而且都是主角,甚至紅到香港拍戲。

前倨後恭的華視高層,雖自行宣布陳松勇將是下一部國語連續劇《養子不叫誰之過》的男主角,但金馬影帝陳松勇,還有可能好「馬」又吃回頭草嗎?就像那個華國戲子質問陳松勇:「你憑什麼拿影帝?」陳松勇一句:「憑我的氣質!」就能讓高級外省人滿地找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