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延長二級疫情警戒至12/27(一),現行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況,民眾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對此,重症醫療醫師黃軒表示,根據日本研究,大聲說話、唱歌、咳嗽都會產生1萬顆以上的飛沫顆粒;而戴上口罩以後,飛沫量就可以減少到正常說話的水平。

黃軒今(22)日於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日本的一項研究與影片,透過超級電腦模擬人類在説話、唱歌、咳嗽時所產生的飛沫顆粒:
1.大聲說話:
每分鐘約會噴出1萬顆飛沫顆粒。
2.大聲唱歌:
每分鐘約會噴出2萬5千顆飛沫顆粒。
3.每次咳嗽:
每分鐘約會噴出1萬5千顆飛沫顆粒。

研究進一步發現,假如戴上口罩,就可以將唱歌時產生的飛沫顆粒數量,減少到與正常說話相似的水平;而另一項研究也顯示,當佩戴外科口罩大聲唱歌時,也幾乎檢測不到噴出的飛沫。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當COVID-19感染者呼吸、說話、唱歌、運動、咳嗽或打噴嚏時,會釋放出含有病毒的大小不一飛沫顆粒,細小粒徑的飛沫核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數分鐘至數小時,而較大粒徑的飛沫會快速地沉降,其飛行距離約為1公尺,可能停留在地面或物體表面,使病毒可以透過吸入、直接或間接接觸途徑傳播。因此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不隨意觸碰眼口鼻,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落實戴口罩好習慣,可有效預防傳染。

黃軒提醒大家,記得「說話、唱歌、咳嗽」都要戴口罩!尤其是在pandemic(全球大流行) 尚未消失之際!

根據日本研究,大聲說話、唱歌、咳嗽每分鐘都會產生1萬顆以上的飛沫顆粒。   圖:翻攝自黃軒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