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二劑疫苗覆蓋率已達6成,而在變異病毒Delta和Omicron相繼出現後,群體免疫的疫苗覆蓋率門檻已經攀升到95%!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在各種變異株不斷出現的現在,要單靠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已經不可能了!但依照病毒學原理,新冠病毒經過多次感染,身體免疫系統就能逐漸適應,顯示新冠病毒有望朝向感冒化發展。

謝宗學在臉書「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自己贊同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的分析:有關Omicron變異株的臨床症狀,流鼻水的比例有增加,顯示病毒漸漸不是直接入侵下呼吸道,而是先造成上呼吸道的感冒症狀,似乎有朝向「感冒化」而不是「流感化」的趨勢。

他說明,畢竟COVID-19本質還是冠狀病毒,過去對於冠狀病毒的認知是,它不會像流感,每隔幾年就發生巨幅突變,變到免疫系統幾乎不認識的程度,不管是自然感染或是接種疫苗造成的人工感染,只要反覆感染多次,身體的免疫系統終究能適應它。

謝宗學提到,關於Omicron的重症率是不是真有下降,還需等更多實際臨床數據出爐後才能知曉,目前以有限的報告看來,似乎真有輕症化的可能。若是這樣,這波世界疫情,有機會在病毒不斷突變、弱化和人類反覆感染、接種疫苗的過程中,逐漸結束。「這是最美好的預期,即使如此,這段人類適應病毒的過程,依舊造成大量人命逝去。」  

他表示,看到台灣疫苗覆蓋率超過6成竟然沒有高興的感覺,只覺得未來的挑戰還很多。不過,看到國外疫情的消長,很慶幸過去2年能生活在台灣,不用每天擔心會被病毒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和各層級防疫人員不眠不休工作近2年,加上大多數民眾願意配合防疫政策,才能有現在的成績,「真心覺得能生活在台灣真好」。

醫師提到,COVID-19本質是冠狀病毒,只要反覆感染多次,身體的免疫系統終究能適應它。   圖:翻攝自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