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受新冠肺炎的影響之下,全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等問題。引發中國前財長樓繼偉再次開嗆,中國的統計數據未適當報告負面的經濟變化,所有被揭露的經濟指標都「非常好」,反映出經濟負面變化的數據不足,這種單邊的數據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產生的風險,令人難以評估政府目前對「三重壓力」的判斷,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行風險。相比之下,美國統計的數據則包含正負兩個方面的數字。

這一罕見的高層人物公開作出的尖銳批評,凸顯了對中國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長期擔憂。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2021至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生產要素的短缺,包括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等問題。他在會中細數多項數據,包含今年中國GDP有望達人民幣110兆元、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低於1%、失業率保持約5%。

同樣出席這場會議的樓繼偉聽到前述的經濟困境直言,政府總是報喜不報憂,認為即使受到疫情衝擊,國內的企業和市場實體數量仍然增加。但並沒有公開部分事實,當中有不少企業早已因疫情面臨困境停運,而註銷商業登記又異常困難,「有1.5億個市場主體,但至少4000萬個不活躍」。與此同時,政府數據顯示就業人數有增加,卻沒有跟進就業人士在半年或之後是否被解僱。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但是也承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並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部門有責任穩定宏觀經濟、財政和貨幣政策,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明年20大「勝利召開」。

樓繼偉在評論經濟方面是出了名的直言不諱。在卸任財政部長後,他又出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直到2019年。經濟學家以及中國政府官員多年來反覆對中國經濟數據準確性提出質疑。在出了一系列數據造假醜聞後,國家統計局為此特意成立了統計執法監督局。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18年說,這些問題已是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