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桃園龜山區光峰路千禧新城7-11超商清晨發生命案,起因為一蔣姓男子因未戴口罩被店員規勸,後竟持刀猛刺30歲蔡姓店員致死一案。後該名蔣姓男子身分被起底,為知名紙雕師蔣嘉凱。而前陣子因名車瑪莎拉蒂被擦撞,22歲百桂食品富二代張敦量手持球棒夥同他人將18歲宋姓大學生打成重傷,宋姓大學生曾一度昏迷住進加護病房。這兩起嚴重社會殺人與傷人事件的犯罪者,一位已成人,並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與名聲,一位從小就在優渥家庭環境裡長大,為什麼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用暴力的行為來面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心理師葉北辰表示,父母親若發現孩子用「打人」的暴力方式去面對他遇到的問題,不是馬上告訴他:「你不應該這麼做,這麼做是錯的!」或是叫他對不起!而是要教小孩子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憤怒。
對此,心理師葉北辰表示,我們每次聽到這種新聞時都會覺得「這種人不如死了算了」,但事實上我們和他們之間,並沒有距離,「差別只在我們沒有出手而已!」他表示,教養這件事,說穿了就是「我們如何去影響一個人」,父母親若發現孩子用「打人」的暴力方式去面對他遇到的問題,不是馬上告訴他:「你不應該這麼做,這麼做是錯的!」或是叫他對不起!而是要教小孩子去面對憤怒。因為我們的社會,不管是父母還是師長,都鮮少教孩子去面對憤怒,「要教孩子覺察情緒,但不要壓抑情緒,才能進一步處理情緒。」
因此,葉北辰說,先讓孩子說出自己憤怒時的感覺,是心跳加速、全身緊繃、還是胸口緊痛、喉嚨處緊熱⋯⋯等,因為當孩子懂得體驗情緒說明情緒後,才有機會去找各種不同表達憤怒的方式。接下來就是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如一個孩子若曾經在一個環境裡或同儕團體裡,這個環境或團體裡若不揍人就代表自己虛弱,當然他就會習慣在面對問題時,用極端的情緒和暴力來解決。心理師葉北辰表示,一個小孩的養成,和他從小家庭環境有關,再配上個人特質,同儕關係等等條件,會不會讓這個孩子覺得:自己擁有權力且不可一世,或是他必需在他的同儕關係裡,用逞凶鬥狠證明自己?
葉北辰說,和孩子一起面對他遇到的問題,教他體驗憤怒,並告訴他舒緩憤怒的方法,包括:深呼吸、運動、或是和好朋友與父母親說出他所經驗的憤怒,而非立即指責: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快對不起!他表示,所有的暴力都是憤怒的情緒不曾好好面對,再怎麼優雅的父母怎麼會教出兇悍的孩子,或怎麼兇惡的父母也有可能會教出優雅孩子,教養要注重身教,並重視過程,才能避免養出有暴力傾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