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總是美好,現實卻是殘酷的。兩百多國代表齊聚一堂,召開COP格拉斯哥會談,歷經兩周的大拜拜,顯示各國都同意氣候變遷議題對人類威脅的急迫性,也明白地球暖化的速度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但是兼顧生存與日常需求的碳排放需求,即使人們勉勉強強的湊出一份「格拉斯哥宣言」,仍然只是流於空洞無盪的文字遊戲。沒有明確實現時程,沒有具體有效的行動綱領,沒有強制的約束力,所有的協議永遠一場空,只等COP27再來感嘆與拼湊。

多數人都知道氣候變遷是地球現在頭一等的大事,現在地球已經因為碳排放導致的環境升溫,正在世界各地製造許多環保問題,如果不採取立即手段,讓增溫不要超過2度,地球可能出現問題,也會造成人類生存的大危機。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面對現實環境的需要,有哪個政府敢一刀切,從明天開始訓令全國不再碳排放,那水電怎來?熟食怎來?交通運輸怎來?這些人們生存的基本要素,可不是說斷就能斷的,說捨就需捨的?

再說,國際社會本就是個國家俱樂部,並非世界政府。一如世上所有的國際協議,即便是聯合國的眾議,大家點頭的白紙黑字,終究是國際間的共識性宣言,沒有強制性,沒有約束力,所以巴黎協定的制定,只是讓人們知道自己的危機在哪裡,並不代表地球的病症有治癒的良方。更何況,不遵守氣候公約的都是大國,製造最多的碳排放的都是中、美、俄、印度與澳洲這些工業大國,但是要他們帶頭減碳,大家都算得很精,大國不肯出錢、大排碳國不肯承擔改變責任,望著日漸上升海平面,即將看到「滅國」危機的島國也很無奈,這就是國際現實。

雖然中美達成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雙方同意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共同加強「巴黎協定」的落實;然而,原本會議中主張「分階段淘汰」燃煤發電,但印度有意見,他們做不到「淘汰」,只能同意「削減」,這從叫停的方向變成減少,當然是天差地別。

排碳大國的推拖拉態度,這也就導致聯合國在會先曾訂下三個成功標準,其一是要2030年讓二氧化碳排放減半,其次是富國要援助窮國1000億美元,並且確保半數資金用於協助遭氣候變遷威脅、狀況最糟的國家。這三個目標如同空談。

聯合國在這次大會時就公布了《2021全球生產差距報告》,報告中清楚載明了現今國際間氣候變遷大問題。

在2030年生產的石化燃料比實踐全球溫控在5°C時的石化生產量多出了110%,比達到2°C溫控目標則高出45%。分類而言,各國石化燃料生產生產計劃比2030年全球溫控在5℃的期望值,煤炭高出240%、石油高出57%、天然氣產量高出約71%。全球天然氣產量預計在2020年--2040年間急遽增加,這與「巴黎協定」目標完全不符。

其實就像新冠病毒一樣,如果這些大國不帶頭去做,沒有資金投入解決碳排放,大國不帶頭開始減碳,小國只能束手無策,徒呼負負而已。

然而,減碳談何容易,當政府要開始限制產業發展時,必然會造成產業主與產業工人權益的損失,繼而成為政治壓力,並造成國家社會的動盪。即使是專制獨裁的國家,這些利益團體與民生需求壓力,也讓人們陷入了理想與現實的兩難,這就要看人們真願意斷捨離,放棄舒適與享受,否則人類就會走向一條失速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