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威權的遺續,但如何轉型? 促轉會  今 ( 14 ) 日下午召開「中正紀堂轉型的N種可能」座談會,邀請學者、政治受害者,討論解決之道。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盼明年 5 月促轉會解散前,提出完整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報告。

 葉虹靈認為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是討論的關鍵,主軸應為「如何讓未來的人面對過去的歷史」,所以期望透過轉型,將此區域「更開放」、「更貼近民眾」。促轉會目前規劃,將中正紀念堂轉型成「反省權威歷史公園」,成為歷史活教材。

葉虹靈強調要拆除中正紀念堂銅像,或做「不可回復性處置」,避免政黨輪替後又打回原形。她指出 : 「現在的園區的組織法,它主要是以緬懷跟典藏,紀念先總統蔣公為主,這個是不是還符合現在民主的潮流,依我們的任期到 5 月 30 日,我們在此前提出報告給行政院。」。

中研院兼任研究人員張茂桂表示,中正紀念堂的空間與建築形式具有帝王色彩、權威意義,對台灣民主形象有害,盼轉型後的中正紀念堂更人性化。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提到,有外國友人來台,不解為何戒嚴統治時期相關的標誌、符號仍然存留,在德國有權威象徵的希特勒,其相關符號已經完全移除,無人使用。她質疑反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倡議者都是「既得利益者」,對想保留中正紀念堂的人感到羞愧。

促轉會未來將舉辦相關座談會,葉虹靈呼籲社會需多溝通,以凝聚共識,希望在明年 5 月解散前,推出社會普遍能接受的轉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