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 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 9日公布2022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評比結果,台灣今年名次退至第60名,位列全球倒數第5。對此,環保署表示,德國看守協會引用資料有誤,已向該單位反映,對方也承諾將進行修改,但對我國已造成傷害,將評估不再參加該評比。

針對台灣氣候變遷績效遭評為全球倒數第5名,環保署嚴正指出,往年這項評比結果的客觀性就有爭議,今年對我國的評比更發生嚴重錯誤,其中量化評比項目有一半與「人均」有關,卻將我國人口數少算3百萬人,等於有一半的資料是錯的;再者「溫室氣體排放」評比權重占4成,引用的資料庫有誤,2019年我國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相較於2018年減少3.4%,而該指標引用資料卻呈現上升。

環保署說明,依據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JRC)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EDGAR), 2019年全球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2005年增加27%,中國與印度分別成長84%與113%,韓國與新加坡則分別成長23%與24%,而我國微幅增加3%,遠低於全球平均值,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但CCPI的「溫室氣體排放」評比,給韓國及台灣60及62名。但排放量倍數成長的印度排第10名

在減碳方面,環保署指出,國際間常用碳密集度(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衡量各國推動減碳工作績效指標,數值越低代表績效越佳,同樣根據EDGAR資料,台灣2019年碳密集度為0.227,較2005年減少33%;就亞洲而言,台灣介於日(0.221)、韓(0.296)之間,遠勝中國(0.512)。

環保署表示,這也不是第一次CCPI對台灣的氣候評比結果有爭議,2019年我國代表在馬德里COP 25期間已向該組織表示抗議,當時德國看守協會表示願意考慮調整模式,我方也數次與其聯繫並提供我國溫室氣體排放資料、政策及再生能源發展情況,但以9日公布結果來看,該組織並未依其承諾檢討指標評量方法,更未採納我國實際執行資料。

環保署說,這次德國看守協會承認資料錯誤,並將進行修改,但記者會公布的資訊對我國已造成傷害,這項評比機制不僅未能彰顯其比較之公平性,也對我國減碳工作造成困擾,再次呼籲主辦單位精進改善其研究方法,並使用正確資料,否則將失去評比目的,我國也將評估不再參加此項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