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47 個國家之間合作的國際組織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11月2日在網上發起慶祝文化審美多樣性和戴頭巾自由的宣傳活動,在法國爆發巨大爭議,政府甚至立即通過駐歐盟大使進行干預。一番美意卻遭來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歐洲委員會當晚就全部刪除宣傳內容,法國政府發言人阿塔爾(Gabriel Attal )也不諱言法國首先發難,「是唯一向歐洲委員會就此事進行干涉、要求刪除內容的國家。」

歐盟通過「權利、平等和公民」項目,共同出資34萬歐元成就了歐洲委員會發起宣傳「審美多樣性」和「戴頭巾自由」的活動,初衷是為了打擊「反穆斯林仇恨言論」,但是,11月2日在官網和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約十張宣傳海報,卻引起法國從政治到民間的大大反感。

歐洲委員會發布了「如果每個人看起來都一樣,這個世界會有多無聊?」「我的頭巾由我選擇」等海報標,以及一則影音,不戴頭巾的女孩和戴頭巾的女孩被組合在一起,最後出現「美麗在於多樣性,就好像自由在於頭巾」的標語。

不戴頭巾的女孩和戴頭巾的女孩被組合在一起,最後出現「美麗在於多樣性,就好像自由在於頭巾」的標語。(圖/作者提供)

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國出於安全和不平等問題,從2010年9月14日通過「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蒙面」的法案,2011年4月11日禁令開始生效,明訂於街道、商店、博物館、車站以及公園禁止穿戴面紗以及面罩等任何可以遮蔽面部之物,更遑論2004年就已通過禁止公立學校出現公開的宗教符號例如頭巾的禁令。

多年來法國對穆斯林女性在何時何地戴頭巾和面紗施加世俗限制,一度還鬧到歐洲人權法院,雖然2014年7月終審,法院接受法國政府「是要生活在一起的一種理念」說帖,判決法國政府面紗禁令合法。但是,2018年5月,法國索邦大學19歲的全國學生聯合會(UNEF)主席波吉托(Maryam Pougetoux)戴著頭巾出現在電視上,引起了一場連內政部長都震驚的軒然大波,並就穆斯林兄弟會主導的滲透和控制大學學生會要在意識形態上影響年輕人;並操控工會選舉,把控工會領導權,干預大學行政運作的辯論沸沸揚揚;甚至最近地方選舉海報中戴頭巾的年輕穆斯林女性的形象,也重啟穆斯林女性在法國戴面紗的自由爭論。

連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都在2018年10月就法國政府和其他歐洲國家頒布的「尼卡布(Niqab)面紗禁令」,認為是侵犯人權。「歐洲反面紗潮流」不只法國,2011年,比利時也禁止在公共場所佩戴面紗,違反者被威脅罰款和監禁。2016年,荷蘭決定禁止戴面紗,罰款高達400歐元。奧地利也在2017年10月開始禁止戴面紗。丹麥2018年8月開始實施禁止面紗的法律,違者罰款135歐元。2021年瑞士舉行公投,最終以微弱優勢通過了「罩袍禁令」,禁止民眾在公共場所完全遮蓋面部。

被描述為「歐洲世俗主義的先驅」,法國一直是與穆斯林女性戴頭巾這個議題搏鬥的急先鋒,所以,對於歐洲委員會居然會推出鼓勵把頭巾作為自己身份象徵的廣告,法國是唯一向歐洲委員會就此事進行干涉、要求刪除內容的國家也不足以為奇,政壇更是從左到右齊聲撻伐,堅決反對這一宣傳活動。

很少有廣告活動能如此迅速地在政治階層中贏得一致的反對,連參議院在隔日都要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解釋,阿塔爾則代表政府說:「法國政府對這場宣傳活動並不知情,這樣的宣傳完全違背常理,我們不應將宗教自由與鼓勵佩戴宗教象徵混為一談。」負責青年人事務的國務秘書海瑞(Sarah El Haïry)強烈批評,影音令她反感厭惡,「因為它倡導身份認同、社群主義,與法國所捍衛的價值觀截然相反。」

整個政治階層都爆發了反對歐洲委員會的頭巾運動,多位總統候選人也發推文表示強烈反對。極右政黨「國民聯盟」總統候選人勒彭(Marine Le Pen)在推特上表示:「當數百萬女性正勇敢地反對這種壓迫形式時,歐洲支持伊斯蘭頭巾的宣傳是可恥和不當的。」大巴黎議會主席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也在網上寫道:「頭巾不是自由,而是服從的象徵。支持女性為摘掉頭巾作鬥爭,這才是歐洲該有的角色。」歐盟英國脫歐談判人巴尼耶(Michel Barnier)提到,喀布爾的婦女正為了不戴這面紗而奮鬥,這是一場不恰當的運動。聲勢蒸蒸日上的澤穆爾 (Eric Zemmour) 很快就將這場反歧視運動描述為「廣告聖戰」,批評「伊斯蘭教是自由的敵人,這場運動是真理的敵人」。

左派則有社會黨參議院副議長羅西紐爾(Laurence Rossignol)批評:「說女性可以自由戴頭巾是一回事,說自由在於頭巾則是另一回事。(圖/作者提供)

左派則有社會黨參議院副議長羅西紐爾(Laurence Rossignol)批評:「說女性可以自由戴頭巾是一回事,說自由在於頭巾則是另一回事。事實上,這是在推廣戴頭巾,這是歐洲委員會該做的事嗎?」社會黨發言人迪奧普(Dieynaba Diop)認為這樣的宣傳只會起反作用,「我們不能通過強調宗教習俗來促進共同生活,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歐洲委員會該有的角色。」前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也譴責反歧視運動令人「震驚、困惑和危險」。

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成為眾矢之的,這個1949 年 5 月 5 日根據倫敦條約成立的國際組織,正是歐洲人權法院的誕生地。歐洲委員會解釋說,這是與歐盟理事會的合作項目,目的是提高人們對尊重多樣性以及打擊仇恨言論必要性的認識。合作項目召集了幾個協會,由歐洲委員會反對仇恨言論和合作單位領導,不過,「這些宣傳內容反映的是項目合作中某些參與者的個人立場,不代表歐洲委員會立場。」

歐洲委員會承認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且沒有驗證有爭議的元素。原來,這些視覺效果是由 9 月 27 日至 28 日在線舉行「反穆斯林仇恨言論研討會」的參與者製作,問題是,這個研討會聚集的不只是公民社會渴望致力於人權的普通成員,研討會確定有兩個與穆斯林兄弟會意識形態接近的協會合作舉辦。

一是歐洲穆斯林青年和學生組織論壇(Femyso),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伊斯蘭運動專家布萊克勒 (Florence Bergeaud Blackler)就解釋,歐洲穆斯林青年和學生組織論壇是歐洲伊斯蘭組織聯盟 (UOIE)的青年分部,與穆斯林兄弟會關係密切,並代表了歐洲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主義潮流,其目標是培養歐洲穆斯林精英。

另一是歐洲穆斯林婦女論壇 (EFMW) ,喬治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項目主任維迪諾(Lorenzo Vidino)就指出,這個組織是歐洲伊斯蘭組織聯盟的女性分部,也就是歐洲穆斯林兄弟會的婦女部門。

這顯然不是歐洲委員會第一次與這些組織合作,只是這回做得太明顯,以致路人皆知。歐洲委員會甚至已任命歐洲穆斯林青年和學生組織論壇作為其青年諮詢委員會的 30 名成員之一,並定期與該組織以及歐洲穆斯林婦女論壇合作。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穆斯林兄弟會領域的非政府組織已經滲透到布魯塞爾或史特拉斯堡的歐盟組織當中,歐洲委員會是一個相當薄弱的組織,伊斯蘭激進分子已將目光投向這個機構,以從事反伊斯蘭恐懼症和支持面紗的活動,維迪諾強調,不反對組織一場關於反穆斯林種族主義問題的運動,「但必須選擇好合作夥伴」。

戴頭巾自由的宣傳活動,在法國爆發巨大爭議。   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