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教授招名威今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多數民眾擔心萊劑會不會殘留?他的答案是:「會,但量趨近於零。」他表示,全體台灣人已吃了萊牛9年,並沒有發生像網傳謠言般基因改變或生殖器變小等狀況,因此,當美豬和美牛進口是用一樣的標準,且美豬在台灣市占率不到1%,若直接定位萊豬是「毒豬」,國際組織恐將重新檢視台灣對於遵守國際貿易體系的信用度。

招名威表示,美牛豬飼養過程大部分會用萊劑作為飼料添加物,讓牛隻豬隻長肉,一直餵食到屠宰前兩天才停止餵食,代謝後再經過屠宰分裝,萊劑的代謝率很快,48小時之後肉品內的萊劑殘留都會很低,幾乎趨近於零!他指出,即使有,也是很微量的十億分之一,「就算一天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加宵夜都只吃美牛豬,大胃王都不可能達到這種劑量的。」

而據食藥署資料顯示,2020年進口牛肉抽檢結果,272批中有82批含有微量萊劑(比例為30.14%),市場上販售的抽檢316件合格進口牛肉中則有112件含有微量萊劑(比例為35.44),但都是在國際安全容許值百萬分之0.01以下,完全符合Codex的規範,對人體毫無影響。

招名威表示,全體台灣人已經吃萊牛9年了,但並沒有發生所謂改變基因、或生殖器變小、或250倍搖頭丸毒性,或是影響生態鏈的情況。「若真吃萊牛會讓生殖器變小,那美國人的生殖器應該要最小才對,但事實好像不是這樣⋯⋯」

因此,當美豬和美牛進口是用一樣的標準,且美豬在台灣市占率不到1%,遠低於佔進口牛四成以上的美牛。若就這樣直接定位萊豬是「毒豬」,是不是會去終止阻礙台美貿易,國際組織將可能會重新檢視台灣對於遵守國際貿易體系的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