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已在英國舉行,台灣還是無法與會,僅能以NGO身份參與周邊活動。對於台灣無法與會,政府代表團團長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說,這不僅不公平,也因無法享有自願性減碳所給予的市場、非市場機制,將對台灣的晶圓綠化製程及高科技帶來不利影響。

台灣推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線上記者會,今(3)日上午在外交部以線上方式舉行。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今年代表團團長是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團員包括: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趙彥清、經濟部能源局綜合企劃組組長莊銘池、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副組長曾志雄等。

沈志修首先致詞指出,今年在英國舉辦的UNFCCC COP26會議已經於10月31日展開。台灣各界都非常重視,所以政院、立法院與社會民間團體都會派員積極與會及周邊相關活動。

沈志修說,今年的規劃是以「追逐淨零」(race to zero)為主軸,並將針對巴黎協定尚未協商完成的相關規範持續協商,台灣期望可以獲得共識並通過。在防治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議題上台灣不會缺席,蔡總統於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8月30日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宣布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且納入2050淨零排放目標。

沈志修說,行政院統籌相關部會也成立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也將引進社會力量持續溝通社會對話,一起攜手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轉型路徑。

沈志修說,台灣將於COP26期間的11月7日在Glasgow當地舉辦「台灣日」(Taiwan Day)活動,呈現台灣對抗氣候變遷現階段成果及未來規劃作法,並傳達政府以非核、展綠、增氣、減煤的能源政策方向,並結合產業與研究單位分享台灣能源轉型、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發展成效。活動最後,也將由兩位立委庾英國議員同台探討台英兩國的氣候行動。

沈志修說,今年參加COP26活動將循往例以非政府、NGO身份參與,秉持專業、務實、有貢獻原則,期望能有意義的參與全球氣候行動,並與友邦、理念相近國家交流。

會中也播放桃園市長鄭文燦的一支致詞影片。鄭文燦說,台灣做為地球村一份子,桃園市也積極推動太陽能、生質能、風能,發電裝置容量為台灣北部第一,電動車、自駕車也是桃園的發展重點,朝向2050淨零排放做發展目標。桃園市這次將作為組團出訪的唯一地方縣市代表,他也將COP26的台灣日分享城市綠能推動計畫,分享桃園經驗。

沈志修也說,今年也是第一次台灣啟程參與氣候公約前舉辦媒體說明會,也要傳達台灣不會在國際氣候行動中缺席,宣示2050淨零轉型決心,將此入法,秉持務實、專業、有貢獻原則積極尋求參與氣候公約機會。

對於台灣無法參與,沈志修說,台灣因為政治因素只能以NGO、觀察員名義與會,但台灣從來沒有因此放棄承擔UNFCCC會議各國所應承擔的責任,但會場上所有官方活動都缺乏台灣的角色,「我們是被迫隔離在氣候變化公約之外。UNFCCC特別講到希望所有國家對全球氣候變遷要做最廣泛的合作。巴黎協定也強調氣候爭議的重要性,呼籲各國應該採取氣候行動,因此台灣雖然被排除在外,是不公平的,但台灣的參與符合UNFCCC的規範及聯合國憲章宗旨的相符。」如果因為台灣無法參與巴黎協定機制,會對台灣的經濟、貿易造成負面影響,且台灣不僅無法透過UNFCCC相關資源爭大氣候變遷調適能力,也沒被國際回應機制所納入,這會削弱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台灣需要被涵蓋在國際災害通知系統裡面,取得即時資訊成為國際調適機制的一環。

對於台灣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沈志修說,以今年2021為例台灣遭逢50多年來最嚴重乾旱及異常致災性強降雨,2020底到今年上半年,台灣多數水庫僅剩下20%水位,但熱帶性的低氣壓夾帶的暴雨也造成短時間重大淹水災情,影響國人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基礎建設損失,無論在民生、產業用水都威脅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

沈志修說,如果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無法順利連結巴黎協定第六條為提升各國各國減碳企圖心下所精心設計的自願性市場、非市場機制行動,不但將影響台灣晶圓產業綠化與製程規劃,更將波及高科技產業部署策略的國際產業供應鍊穩定狀態,尤其面對全球碳邊境管制措施所帶來的新的關稅貿易威脅,台灣產業競爭力將不能享有第六條市場、非市場機制對待而遭到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