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官媒央視財經揭露,目前已有34家中國供應商被踢出蘋果產業鏈,蘋果正擴大對印度等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媒央還喊話稱中國科技企業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走得長遠。學者認為,蘋果這一波供應鏈加速轉移,主要跟中國限電、美中關係短期難以恢復等因素有關。
蘋果上市不久的iPhone 13在中國嚴重缺貨,主要受中國大範圍拉閘限電波及,創下最長交期紀錄。中媒報導,負責組裝iPhone的富士康鄭州廠區加速招工20萬人,以加快量產。不過,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今年3月已遭蘋果從供應鏈剔除,其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遭腰斬,淨利較去年同期銳減超過90%,剩3400萬元人民幣。
中國央視財經報導指出,在華為被打壓以後,也讓蘋果公司明白了不能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蘋果不僅要搬到印度市場,目前已經有34家中國供應商企業被踢出蘋果產業鏈。而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直指這一輪加速讓蘋果從中國生產轉出去海外「跟限電有關」。
賀江兵強調:「如果斷電持續時間長,產業鏈轉移出去就不會回來」;他表示,現在中國人工成本高、地價也高,買地自建工廠成本高、稅也高,電價也高。蘋果之前也許有意雙線生產,中國市場在中國生產,外國的出貨在印度供應鏈生產,但是沒電以後,在中國生產不了,再加上中美關係短時間裡好不了,蘋果「玩不起,躲得起!」
中媒「第一財經」報導提到,這次限電對中國晶片產業鏈的影響很大,能源供應短缺不僅將影響包括蘋果、特斯拉、微軟、惠普和戴爾等眾多科技公司,還會波及高通、英特爾等全球領先晶片封裝和測試供應商的生產,對已經出現供應危機的汽車和電子行業造成更大的負擔。
日經新聞報導引述上海一家為摩托羅拉(Motorola)供應智慧手錶的電子科技公司CEO王華(化名)分析,限電已經影響其公司大約30%的產能,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影響50%甚至更多產能。這波限電之後,電子業產能將會重新分配,也許明年之後沿海的製造業產能將會出現一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