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熱議學生不認識孫中山、岳飛等人物,痛批一綱多本的謬誤。對照來看,許多在中國大學任教教師直言「馬工程」讓教科書一體化,這種授課限制遠比被授課學生舉報還難受,上課不能不用,而且考題要有一定佔比,因為學校職員領導會檢查考卷。
疫情當下,許多台籍博士難以前往面試,今年有許多三年簽約、五年約聘到期的台籍教師,只能就薪資取捨換崗。許多台籍教師以前在台灣流浪,現在則在中國流浪。不過,只要在中國學校流浪,都難以擺脫「馬工程」夢魘。
乍聽「馬工程」這一名詞不免詫異,難道特斯拉推出了「共同富裕」的馬斯克工程,其實這是中國教育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的簡寫。「馬工程」開展已經超過十年,隨著今年中共招魂馬克思,中國教育部也加大了力度推動「馬工程」項目。
直言之,「馬工程」教材品質差,而且用意識形態解釋一切的做法,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可想而知。「馬工程」為主旋律,輔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進一步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這是中共中央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戰略部署。
深入分析,「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在中國大學大力推廣普及,不僅是普通課程,在每門專業課上也要加上「課程思政」內容,那怕是法學、經濟、美術等,都必須要強化愛國三觀,強調四個意識。「課程思政」不是針對少數課程,而是針對所有課程,這是加強頂層設計發揮教師積極性,更可避免台籍教師踩紅線的危險。
在台灣,教師開課需要寫「授課大綱」,台籍教師在中國則要寫「排課計畫」,課程除了需要排查是否使用「馬工程」書籍外,還要檢驗「課程思政」元素是否足夠。換言之,講課內容是由中共來統一規定,老師個人難以發揮,也不允許發揮,這種利用教科書來思想箝制空前。
「課程思政」的價值觀和政治觀是單一的,「思政」課上沒有價值和觀點的爭論和碰撞,一味的灌輸,教師學生當然提不起精神。「思政」課的助眠效果很好,睡兩節課,全身充滿正能量,只有「思政」課才能撫慰人心,讓人安然入睡健康成長為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
當有少數教師提出反省時,就被點名批判為別有用心帶節奏,想引起不明究理的學生對「思政」課的反感,從而阻斷年輕一代增強民族自信。因此,有些大陸老師是這麼帶台籍教師上「思政」課的,先放段領導講話影片,十幾分鐘就過去了,接下來找幾位學生談感想,大家互評,差不多一個小時就過去了。最後老師來個總結,兩節課就上完了。
「馬工程」讓人聽了有些滑稽,這些教材編寫者不乏中國自封的大牛學者,編寫者並非該領域的專家,而是那些透過關係、拉幫結派的領導和學閥,他們藉此撈名奪利,教材內容則是由研究生東拼西湊,品質可想而知。
進一步來看,台籍教師用「馬工程」教科書上課也要很小心,儘量避開敏感政治、社會話題,否則一不小心被檢舉也會引起麻煩。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學,原本十八般武藝也廢了,溫水煮青蛙之下,估計也變得依賴難以跳脫,這些教師的處境可想而知。
對中共而言,將中國人變成啞巴、聾子、瞎子其實正是中共的目地所在,可以培養了更多的「順民」和盲目的民族主義者,更要避免顏色革命的爆發。看似浪費民脂民膏的「馬工程」,扼殺了人類多樣性、創造性,更讓自由度就不高的大學的自主空間緊縮。
眾所周知,台灣仍有許多人對中共維護中華文化深信不疑,而將執政黨的本土化與去中國化劃上等號,痛心疾首下一代無法背頌三民主義與國父遺訓。這些人無法包容各種不同的思想與聲音,喜歡標準答案,「馬工程」應該是這些人不錯的選擇。
近期台灣熱議學生不認識孫中山、岳飛等人物,痛批一綱多本。 圖 : 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