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為對抗地球暖化帶來氣候變遷的危害,今(30)日舉辦「降溫低碳論壇」,考量防疫採線上舉行,直播超過15萬人次觀看,副市長令狐榮達帶領局處分享韌性城市的水關鍵治理。他表示,台中市區的綠川、柳川、梅川沿線河道及康橋水岸,減少水泥化、硬鋪面,以自然、生態、低衝擊設計,以及東大溪及筏子溪納入公民參與機制並設置環境教育的空間,顯見市府團隊打造水韌性城市的努力。

令狐榮達副市長表示,城市中最重要的三要素就是「陽光、空氣、水」,城市中需要有乾淨、足夠的水,民眾才能安心生活。受全球暖化影響,台灣今年春季乾旱,供應台中水源的鯉魚潭及德基水庫都見底,被迫執行「供五停二」措施,但到夏天西南氣流與颱風帶來的大規模降雨,中南地區出現單日破千的驚人雨勢,顯見氣候「乾越乾、溼越溼」將成為新常態。

令狐榮達副市長指出,面對這樣極端氣候更要超前部署,像是波士頓的查理斯河,曾飽受民生及工業廢水污染,經過20年努力,達到防洪安全、水質改善、景觀營造的效益。以台中市為例,綠川、柳川、梅川沿線河道及康橋水岸等,以自然、生態、低衝擊設計,更配合節慶活動辦理水岸水舞;東大溪及筏子溪納入公民參與的機制並設置環境教育的空間,也透過活動積極促成地方團體或企業認養,讓民眾能更加親水、愛惜水環境。

今年4月至6月期間,台中市遭逢嚴峻的乾旱,市府向中央爭取10台Qwater淨水設備,提供每日150噸民生用水,並要求有開挖地下室的建築工地落實水資源再生循環;企業用水方面則開放福田、文山、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給工業或科技業使用。另市府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啟動自來水管線「防漏計畫」,汰換老舊管線,路段遍及26區域,預計2022年完工後,每年約可減少約2,884萬立方公尺漏水量,相當於1萬1,536座國際標準游泳池水量。

水利署賴建信表示,水利署從106年起針對全國五大流域進行風險評估,去年7月開始就全國各流城、城市的供水可能產生的情境進行各項模擬,今年初不幸遇到最差的情境,水利署利用台中盆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可產生每日約13萬噸用水,約是大台中地區每日用水的十分之一,此外,透過水湳、福田再生水廠等善用每一滴水,搭配Qwater淨水設備,再加上市區營建工程開挖地下室所產生的水,面對大旱時能儘量降低衝擊。

今天的論壇有副市長令狐榮達、秘書長黃崇典、永續發展及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黃晴曉、經發局副局長李逸安、水利局副局長韓乃斌、環保局副局長商文麟、都發局副局長謝美惠、建設局長專門委員徐守全等人皆到場,與水利署長賴建信、氣象專家彭啟明博士、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顧洋、成功大學教授林子平,共同剖析台中韌性城市策略與作為,更全面思考水資源循環議題,使台中市未來面對氣候變遷,能夠成為一個具備減緩與調適能力的韌性城市。

與會來賓參觀淨水設備。   台中市政府/提供

現場展示淨水設備。   台中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