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近來因為允台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面臨來自中國的強力施壓。正在華府訪問的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今天上午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視訊研討會中強調,與台灣的往來是務實作法。面對來自中國的施壓,立陶宛對情勢的因應或許可以作為未來其他民主國家遭遇類似狀況的守則。

藍斯柏吉斯表示,立陶宛感受到來自中國的脅迫,就如同世界越來越熟悉的一樣,中國對小國、小經濟體施加極大壓力,但他在華府感受到清新的氛圍,這給立陶宛帶來希望,也給予其他想這麼做的國家帶來希望。他說:「立陶宛並不孤單,許多人關注著我們」並強調,這是十分重要的時刻,不僅對立陶宛,對全球民主體制亦然,因為這或許會成為因應獨裁侵犯的轉捩點。

藍斯柏吉斯在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5日的會晤中,兩人談到支持民主的意義,目前的情勢與其重要性,在戰略層面上兩國有同樣的想法。立陶宛面對的情勢或許可以成為民主體制協助其他民主體制的守則(rulebook),讓其他國家知道當遭受脅迫時,知道該怎麼做,該如何抵禦。

對於立陶宛決定與台灣深化往來,藍斯柏吉斯指出,並非要對抗中國,而是務實的作法。立陶宛需要與全球理念相同國家建立更深層經濟、政治聯繫,首先是跟民主體制,這是立陶宛政府作出的一個極具意義且透明的選擇。立陶宛在澳洲、韓國設立大使館,並加深與台灣的聯繫,藍斯柏吉斯認為「這是務實的」。

至於來自中國的壓力,短期而言是個問題,藍斯柏吉斯進一步解釋,長期而言,這對商業有益。如果企業與民主體制國家或該國企業簽訂契約,因為依法治國是基本原則並獲得保障,不會因為議員邀請維吾爾人在會議上發言而遭到任意制裁。這是支持民主、人權與法治價值,同時也是務實的。

藍斯柏吉斯坦言,立陶宛的企業確實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而最大的問題則是在供應鏈。作為一個小型經濟體的國家,確保供應鏈安全是極大挑戰,但法國、德國甚至美國都面臨相同的問題,特別是在半導體方面,必須思考解決方案,因此這次在華府他也和美方談到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