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疫苗作業即將開始,台北市議員吳沛憶卻接獲家長陳情,指先前染疫的學生,需在康復後6個月接種疫苗,但當學校造冊幫學生打疫苗時,他們卻被告知需自行上平台預約。吳沛憶表示,同樣是有疫苗需求的學生,北市府跟學校不應把責任推給家長自行承擔。

吳沛憶指出,有家長向她陳情,確診康復學生被告知,要施打疫苗必須自行上平台預約,無法和同學一樣透過造冊在校接種疫苗。她表示,雖然根據指揮中心「COVID-19疫苗學生校園接種作業問答輯」,接種時間無法配合,或家長原不同意孩子接種但後來同意等狀況,都可持學校發的通知單,至指定醫療院所接種疫苗,確診後康復的孩子也可比照辦理,但無法一同造冊的差別待遇,讓孩子感受到被孤立,這樣的狀況在萬華尤其多,盼北市府有更積極的作為。

吳沛憶也憂心,近日疫情趨向穩定,但當確診康復者回歸日常生活,可能會被標籤化、被投以異樣眼光,尤其在學校,甚至有演變成一種新型態校園霸凌的可能,令人憂慮。

吳沛憶呼籲,教育單位應在校園宣導正確觀念,讓學生了解,防疫規定有其科學依據,曾經的確診者之所以可解隔離,就是因為在科學上已沒有傳染風險。如此除了能加強防疫認知,更重要的是避免造成康復學生的陰影。且學者也指出,康復者體內會有抗體,抵抗力甚至高於接種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