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與中國的雙邊政治關係緊張,文化交流也受影響。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伊萬納斯卡斯表示,目前中國境內所有立陶宛相關文化藝術活動都告停,書籍出版也面臨阻礙。
立陶宛今年以來因為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 1互動機制、國會表決通過認定北京當局對新疆維吾爾族施行「種族滅絕」、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名稱含「台灣」的代表處等事件,與中國關係緊張,並遭北京以政治、經貿手段強力施壓。
伊萬納斯卡斯(Tomas Ivanauskas)於2019年秋季上任,兼轄立陶宛與南韓的文化交流。他近日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採訪時提到,立陶宛在中國的文化藝術活動自5月起即陸續遭取消或暫停。他說,有藝術季主辦單位在節目開始前約兩週臨時通知,考量立中關係的最新發展,雙方無法繼續合作。
伊萬納斯卡斯提到,「文化必須與政治脫勾」、「文化歸文化,政治歸政治」等常見說法有些荒謬,因為觀諸歷史,自有文化以來,它就與政治脫不了關係。儘管如此,他坦承沒料到立中政治關係惡化可影響到如此多層面,他同時也感到很遺憾。
與此同時,伊萬納斯卡斯了解今年對中共當局而言是特殊的一年,除了建黨百年,明年還有冬季奧運。他提到,目前中方合作夥伴多採觀望、以靜待變的態度,「他們認為今年中國的狀況是,任何火花都有可能引發爆炸」。
除了文化藝術活動,伊萬納斯卡斯指出,立陶宛翻譯書籍在中國的出版工作也受影響,書號和許可取得遭遇阻礙。伊萬納斯卡斯說,部分台灣文化界人士近期主動接觸立陶宛方,表達與立陶宛加強交流的興趣,希望可共同執行計畫,目前雙邊討論多仍在初步階段。
根據公開資料,台灣與立陶宛的文化藝術交流雖稱不上頻繁,但橫跨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等領域,多位曾獲國際大獎肯定的立陶宛插畫家,也有繪本在台灣發行。
歐洲聯盟(EU)各成員國外交部長2至3日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里雅納(Ljubljana)舉行非正式會議,焦點議題預計包括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北京對立陶宛的多重施壓。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一向主張歐盟27個成員國應透過27 1機制團結一致應對中國,排除類似17 1足以分化歐洲的機制;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2日出訪義大利期間與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會面時也表示,歐盟與中國的談判應透過不分化歐洲的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