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運用的範圍愈來愈廣,國軍台中總醫院近年來多次將之運用在肋骨骨折手術,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說,只要能在黃金時間內採積極治療,不僅手術時間大縮短,且可避免傳統保守治療所產生的後遺症,更讓病患痛疼指數大幅降低。

謝志明主任曾在三總擔任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執行過肋骨骨折復位鋼板內固定手術超過350例,曾受邀至位在彰濱秀傳的亞洲微創訓練中心授課。他指出,傳統上多數因車禍等意外造成的肋骨骨折,大多是選擇不開刀、讓病人多休息,骨折處就會慢慢癒合,這是所謂的保守治療。狀況是「連枷胸」,肋骨斷的比較多、錯位比較厲害的病人,若仍採用保守治療,要病人躺著不動,但又希望他能夠深呼吸、多咳痰,是互相矛盾的。

謝志明主任指出,雖然可以使用止痛藥,但再強的止痛藥,只要病人一翻身活動、咳嗽,都還是會痛,若斷裂處磨擦到肺部表面,會造成氣胸、血胸,甚至有可能呼吸衰竭。近幾年國內引進了新的技術,即是在肋骨斷裂處釘上符合亞洲人骨骼曲率的鈦金屬材質鋼板、鋼釘來復位。並且搭配3D列印以病人電腦斷層影像重組骨架,事先將鋼板彎曲好,幾乎99%符合曲度,每根肋骨節省5到10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整個手術節省1到1個半小時,病人上麻藥時間越短,出血量就會越少,整體恢復會更好。

謝志明主任指出,開刀也會有傷口疼痛,現在有類似微創手術,以先進的器械輔助讓傷口大幅縮小。一旦肋骨復位,病人的疼痛、錯位、肺部滲血、氣胸、血胸、呼吸衰竭等問題,在當下就獲得解決,選擇開刀等於是「防範於未然」。

謝志明主任在部立南投醫院收治一位55歲男子,開貨車時因煞車失靈靠撞山壁才讓車子停下來,除了四肢,胸腔也嚴重受傷,肋骨有9處骨折,和病人討論後決定採用3D列印在術前把鋼板依列印出的骨架彎曲好,受傷後第三天動刀,不到3小時就完成;另一例在國軍台中總醫院,20多歲年輕女子騎機車出車禍,除了大腿骨折,胸腔左側肋骨斷了十多處,也是三天內動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謝志明主任說,也曾有病人選擇不開刀,結果引發肺炎、胸腔感染、膿胸甚至呼吸衰竭需要到氣切,這個時候才開刀情況就變得相對複雜,包括肋膜腔感染,手術時除了固定肋骨外,還要不斷的清創,一大早開刀到中午才搞定,前後住院超過2個月。如果在受傷之初的黃金時間內決定開刀,最順利的狀況又沒有合併其他病狀,一個禮拜至10天就能出院。

謝志明強調,醫師端的觀念這些年來改變不少,前輩級醫師也都認同肋骨骨折應採積極治療,尤其加入3D列印,讓手術更時間更縮短,絕對是新的突破。

 

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說,手術搭配3D列印的新技術,整體恢復會更好。   唐復年/攝

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說,若肋骨骨折狀況是「連枷胸」,應採取積極治療方式。   謝志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