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疫情警戒今(27日)正式降級,民眾過去兩個多月生活在新冠肺炎的三級警戒下,對某些民眾而言,是人生的大考驗。不少人因為身心焦慮而求助專業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臨床心理師林姿吟表示,不妨利用這個艱難的時刻,鍛鍊自己風險管理的能力。
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表示,確實有不少患者因擔心染疫跑來診所,而求助的原因,是失眠或情緒困擾,原本就容易焦躁不安的患者,會因疫情而更容易緊張。
李連冀說,這段三級警戒期間,患者會諮詢疫苗相關訊息,例如:「要不要打疫苗?」或是「打那一種比較好?」他通常會回答,「有,就可以打!」
臨床心理師林姿吟指出,三級警戒的日子確實不好過,與其擔心害怕,不如靜下心來思考下一步怎麼走,可參考其他同業的做法,並留意相關的紓困訊息。毋須過分樂觀,要步步為營,也不要埋怨,自己嚇自己不會讓日子過得更好。
她強調,這是個風險社會,重要的是怎麼從這次的經驗中學習到風險管理的能力,讓損失降到最低。
林姿吟說,三級警戒不一定全是壞事,有些人已經漸漸習慣甚至愛上三級警戒的生活型態。如果有宗教信仰,可以藉此機會思考與生死相關的議題,這樣就不會過度擔心是否染疫,因為人算總是不如天算,只要盡力做好該做,結果並非自己能控制。
另外,很多學生其實也挺喜歡在家上課,在家上課對拒(懼)學症的孩子更是一大福音!而上班族大多也漸漸習慣居家或異地辦公的生活,人類本來就有學習適應的潛力。
要多留意的,反而是三級防疫時期被迫取消的休閒娛樂活動,因降級的喜悅很容易大家呼朋引伴,再加上沉寂已久的商家會推出各種促銷策略,容易導致輕忽而再度升高傳染風險,這很需要大家相互提醒,不然容易樂極生悲。
對曾經染疫者,社會大眾又該如何看待?林姿吟指出,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生病,因此政府在疫調上要盡可能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曾染疫而痊癒者若未公開聲明,一般人不會知道或是會逐漸淡忘。
患者若心理能量足夠面對外界的各種評論,將染疫經歷分享出來,也是給大家多一個認識及學習的好機會。至於尚未染疫或已有機會注射疫苗者,也不能過度掉以輕心,因為病毒一直在變種,沒有一種疫苗敢聲稱有百分之百的防護力。重要的還是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及均衡飲食加上規律運動,才能將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